作者:高月
李邺和朱雀面面相觑,一起‘噗!’的笑出声来。
第393章 人约黄昏(四)
“你们笑什么?”裴三娘不解问道。
李邺连忙道:“娘,你好歹是侍郎夫人了,一百文钱,你让爹爹去讨价还价,他可是堂堂的礼部侍郎啊!”
“那又怎么样!”
裴三娘撇撇嘴道:“你爹爹欠我的,我要他一一补回来,我现在可不是侍郎夫人,我是永和坊一贴绝医馆的裴医师,还养个特能吃的儿子,每月入不敷出,穷着呢!”
朱雀鼻子一酸,她忽然有点感动了,她连忙上前拉着裴三娘的手道:“伯母,我陪你逛花灯吧!”
裴三娘拍拍她的手背,笑道:“不用了,你们自己去逛,玩得开心点!”
这时,李邺发现不远处,父亲李岱把铜簪子偷偷送给一个七八岁的小娘子,他连忙转移母亲的注意力。
“娘!平康坊安然居大酒楼的白玉房我包下来了,你累了可以去那边休息,今天和明天都可以,还有大柱的马车停在西市大门口左侧,我们可能不坐了。”
“马车你们自己坐,我坐你爹爹的马车,平康坊我不去,不喜欢那里。”
李岱笑呵呵走回来,“娘子,铜簪子退掉了。”
他一回头,看见了儿子,“咦!邺儿怎么在这里,朱雀姑娘也在。”
“行了,你们去玩吧!我们就不打扰了。”
裴三娘拉着丈夫快步走了,走出十几步还向他们挥挥手,“去西市那边,有大灯楼!”
望着两人走远,朱雀叹息一声,“我现在才知道你母亲真不容易,难怪她要去寻宝!”
“什么寻宝?”李邺一头雾水。
朱雀说漏了嘴,她也隐瞒不住了,只得解释道:“上次我和你娘去太平坊寻宝,她告诉我,你几岁的时候,生活实在艰辛,她就晚上去寻宝,翻老宅子,和很多人竞争,和不少人结怨,后来她怕那些人伤害你,才没有去寻宝了。”
李邺当然不知道,这是他前身的事情,但母亲的艰辛他是知道的,难怪她上次去孙瘸子家寻宝那么有经验,还知道瓦罐里藏有一条小蛇。
他轻轻叹口气道:“我不在京城,你替我多陪陪她。”
朱雀默默点头,李邺笑道:“走吧!我们去西市。”
两人一路赏灯向西市而去
西市的花灯同样精彩纷呈,到处是红光四射的灯笼,各种造型匠心独运,形态各异,龙、凤、虎、豹造型的走马灯,在光怪陆离的夜色中,飞腾跳跃,漫步旋转,如此的赏心悦目,奇幻旖旎,可谓空前绝后。
西市内的空地上,搭建了一座高达二十丈的木制灯楼,用绸缎绑扎,上面挂了五万盏彩灯,璀璨光华,令人炫目,四周还挂满了金银、玉石、珍珠等财宝,初春的微风吹来,珠玉轻轻碰撞,雅音袅袅,俨如天籁之声。
这座灯楼又叫‘天子光轮’,是天子李隆基亲自下旨要求建造,这是他登基以来的不知第几座巨型灯楼了,每一座灯楼都要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
耗费的绸缎木材就不用说了,每一盏灯笼内都点着大蜡烛和火把,燃不了多久就要更换,灯笼还有上千人专门负责更换点灯蜡烛,耗费成本之高,令人瞠目结舌。
被更换的火把还带着余火,从高楼上扔下,俨如一颗颗流星划过夜空。
灯笼下围了几千人,有人开始奏乐,数千人牵着手,围着灯楼跳舞唱歌,这就是踏歌,唐宋时期,平民百姓们最盛大的活动,秋收后,点燃一堆篝火,全村百姓围成圈,一起跳舞唱歌,尽享秋收后的喜悦。
这种踏歌的文化形式在汉人地区已经被入侵的异族摧毁殆尽,但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依然保留,数十人、数百人甚至数千人,一起牵手跳舞唱歌,不要以为这是少数民族的风俗,这是我们祖先的文化,被少数民族保留下来了。
李邺牵着朱雀攀上了灯楼,他们站在二十层高顶端,望着长安城内银河璀璨,美幻绝伦,朱雀的心醉了,她搂着自己爱郎的脖子,两人缠绵亲吻,仿佛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他们二人了。
两人相依相偎,一直坐到三更时分,才慢慢下了灯楼,他们走出了西市大门,准备前往平康坊。
“朱雀!”忽然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朱雀一回头,只见一男一女牵着手走来,后面还有几名随从牵着马匹。
“啊!是广宁公主。”朱雀一下子认出了对方。
旁边的男子李邺也认出来,居然是驸马程昌胤。
“程兄,你们怎么现在才来?”
程昌胤苦笑一声道:“参加天子的临光宴,刚刚才结束。”
“临光宴有意思吗”李邺笑问道。
程昌胤勉强笑了笑,“还行吧!灯做得精美绝伦,可就是缺点什么。”
“太冷清了?”李邺一针见血。
程昌胤点点头,“整整两个时辰,大家都不说话,只管低头吃喝。”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奔来,有人粗鲁大喊,“统统闪开!快滚开!”
紧接着十几匹马如狂风般冲过来,马上大汉挥舞着长鞭子,见人便抽,百姓们吓得尖声哭喊,跌跌撞撞而逃。
他们是开道人,后面跟着几辆马车,速度极快。
“朱雀当心!”
李邺发现朱雀和广宁公主在大汉的长鞭范围内。
朱雀连忙拉着广宁公主向后退,为首大汉忽然看见路边有两个绝美的年轻女子,邪念一生,鞭梢忽然加长,‘啪!’一声,正抽在光宁公主的左肩上。
广宁公主痛呼一声,蹲了下去。
李邺看得清楚,这大汉就是故意抽人,他勃然大怒,冲上去,一把抓住鞭子,一跃跳上马背,用鞭子缠住了大汉脖子,将他拖下马匹,手起掌落,‘咔嚓’一声,大汉后臂骨头被斩断。
大汉惨叫一声,趴在地上动弹不得,李邺一脚踩在他背上,冷冷地望着其余十二名恶奴。
“点子硬,一起上!”
十二名大汉纷纷拔刀冲上来,为首大汉狠狠一刀向李邺迎面劈来,朱雀惊呼一声,“阿邺当心!”
李邺冷冷一笑,身形一闪,大汉一刀劈空,却收刀不及,一刀正砍在地上大汉的脑袋上,大汉惨叫一声,当即毙命。
“大哥,他是地藏魔!”
一名大汉忽然有人认出李邺,吓得大喊起来。
十几名大汉惊恐后退,地藏魔这个绰号对杨家武士的震慑力尤其大,口口相传,他们都知道李邺的凶狠杀戮,无论会宁县,还是云阳县,还是郃阳县,他们都深有体会。
为首大汉见李邺手上出现一把飞刀,吓得大叫一声,也顾不得拔出同伴额头上的刀,掉头便逃。
这时,李邺已经冷静下来,他看到对方的主人,马车里下来几个人,为首之人正是杨国忠。
周围民众议论纷纷,‘原来是五杨来了,难怪那么骄横嚣张。’
第394章 人约黄昏(五)
杨国忠也得到禀报,他的手下被李邺拦截,出现了伤亡。
杨国忠又恼火又头痛,头痛是他知道李邺难缠,不讲规则,下手狠辣,比如王珙,杨国忠已经猜到前御史中丞王珙死在黄河中,就是李邺下手,但他又没有证据,如果真和他彻底翻脸,恐怕自己和儿子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但李邺公开扫杨家的颜面,杨国忠的面子挂不住。
他随即吩咐长子杨暄,“你去处理一下!”
杨暄走上前,一看眼见地上死尸,眼中闪过一丝恼火问道:“李都督为何要杀我的随从?”
李邺淡淡一笑,“这可不是我杀的,是你的手下一刀砍死他,估计是想杀人灭口吧!”
杨暄一指尸体,回头喝问道:“是谁杀的?”
为首武士硬着头皮道:“王联被拖下马,卑职去解救,不小心误伤了他!”
杨暄又抱拳对李邺道:“误会了,我向李都督道歉,但好好的,都督为什么要拖他下马?”
“他调戏广宁公主,我当然要管!”
杨暄吓一跳,急忙问道:“公主殿下在哪里?”
广宁公主慢慢走上前,“本宫在这里,你的恶奴挥鞭抽我,这就是你们杨家的家风?”
杨暄连忙单膝跪下道:“微臣不知,微臣一定严惩恶奴。”
广宁公主刚要开口,李邺接口道:“公主殿下,这件事让微臣来处理,可以吗?”
广宁公主点点头,跟随朱雀到后面去了。
李邺扶起杨暄笑道:“杨公子不妨向令尊说两句,我再和令尊聊聊,你看如何?”
“好!李都督稍候。”
杨暄快步去了,他给父亲杨国忠汇报了,片刻上前道:“我父亲请李都督一叙。”
其他杨家的马车先进西市了,这时,一辆马车停下,车窗拉开,露出杨玉珮妖艳的脸庞,她轻笑一声问道:“李都督要回去了?”
“回禀夫人,卑职过两天就走。”
杨玉珮眯眼笑道:“你可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李邺点点头,“夫人放心,粟特人敢不给,我拆了他们的光明寺!”
杨玉珮咯咯一笑,“我就喜欢李将军的豪气,放心吧!有我在,没人敢动你父亲。”
“多谢夫人!”
杨玉珮一挥手,马车向西市里奔去,前两天圣上给了她一颗宝石,是安禄山进献的,她还是觉得比不上贵妃那块,她只得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李邺身上,有时候,她也并不是想要那块宝石,而是要赌那口气,贵妃有的,她也必须要有!
李邺来到杨国忠马车前,抱拳笑道:“参见相国!”
“李都督上来坐!”
杨国忠现在有点头大,他的手下抽了公主一鞭,而且是天子最疼爱的公主,若公主去天子那里告状,他也不好交代。
李邺坐上马车笑道:“其实我是在为相国好,这些奴才肆意妄为,背着主人乱来,他们捞到了好处,却是把相国的名声毁了,把杨家的名声也毁了。”
杨国忠立刻明白了李邺的意思,他点点头:“李都督看得透彻,我怎么可能命令恶奴去抽打公主,太荒唐了!”
“但狗咬了人,狗主人也有责任。”
杨国忠点点头,“李都督不妨直说,这件事怎么解决?”
李邺缓缓道:“赔偿公主三千贯钱,其他十二名恶奴各打断一条腿,我保证公主不会向天子告状,此事到此为止!”
“好!”杨国忠一口答应,三千贯钱对他小意思,他更不会在乎几个奴才的死活。
“我去给公主说,明天中午前,把恶奴送去驸马府验伤,钱一并送去。”
李邺下马车走了,杨暄低声道:“父亲,他怎么会忽然变得好说话了?”
上一篇:一手送死流塞恩,对面崩溃到破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