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244章

作者:高月

  “你不行吗?”

  独孤问俗摇摇头,“我在独孤家族的地位低了,我去说媒,会拉低少主的身份,会让独孤烈轻视,我确实不合适!”

  安庆绪想想也有道理,独孤问俗出谋划策可以,但他只是自己的家臣,要他帮自己的说媒,确实把自己拉低了。

  “那你觉得谁合适?”

  独孤问俗缓缓道:“杨家!”

  安庆绪顿时吓了一跳,“杨家和我们有杀子之仇,他们怎么可能帮我说谋?”

  独孤问俗冷笑道:“这样说起来,那五万贯钱白送了吗?”

  安庆绪也反应过来了,“先生是说虢国夫人!”

  独孤问俗点点头,“正是!”

  安禄山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后,也在尽力弥补,缓和与杨家的关系,他也知道和杨国忠有杀子之仇,关系很难和缓,那就换一个方向,和虢国夫人和解。

  杨国忠和虢国夫人并不是亲兄妹,只是同族而已,而且虢国夫人十分贪赂,只要钱送到位,关系就能打开,第一笔五万贯钱已经送了,新年后准备再送第二笔五万贯钱,相信就能和解了。

  而且一石二鸟,不仅缓和了与杨家的敌对关系,而且还能通过虢国夫人影响天子。

  现在大家都知道天子和虢国夫人有一腿,贵妃不问政务,但虢国夫人却热衷于权力,经常干政,天子对她基本上言听计从。

  所以十万贯钱虽然让人心痛,但也值得。

  安庆绪被说服了,他点点问道:“那我该怎么做?”

  “少主要做三件事,第一,立刻写一封言辞诚恳的信给父亲,请他进京为少主求婚。

  第二,要去拜访虢国夫人,给她送一笔重礼,表示自己想娶独孤家女儿为妻,请她帮忙,事后无论成与否都送五万贯钱为酬劳,这样她就能正大光明收礼了。

  第三,少主要尽量表现得大气一点,接近朱雀姑娘,给她留个好点的印象,独孤烈对女儿很歉疚,他肯定会征求女儿的意见,至少不要让朱雀姑娘对少主很反感。”

  安庆绪嘴角神经扯了一下,第三条恐怕很难。

  “好吧!我去拜访虢国夫人,先生说我送什么礼物比较好?”

  独孤问俗微微笑道:“当然是投其所好,她喜欢什么?”

  安庆绪想了想道:“听说她最近对宝石很有兴趣,我打算给她找一颗最顶级的宝石,讨她的欢心。”

第371章 宇文怀德

  离新年越来越近,家家户户更加忙碌了,元旦是最重要的祭祖之日,正因为大家都忙着新年祭祖,无暇游玩和庆贺新年,所以把庆贺新年的时间向后推了半个月,用上元灯会来让大家尽情欢笑迎新。

  今年的祭祖对李家又非同寻常,是李林甫家族分家以来的第一次祭祖,大家各祭各的,可谓井水不犯河水。

  事实上,经过了一连串的家族各自站队后,形势已经渐渐明朗,所有家族成员都在分割书上签了字,不能再更改。

  李氏家族分为长安东祠和长安西祠,长安东祠以嫡子李岱为族长,长安西祠以嫡子李岫为族长。

  整个家族一共有三十五户人家,分为嫡庶偏三房,东祠由一户嫡房和十二户庶房组成,没有偏房。

  偏房是什么意思,就是李林甫的三个兄弟,各自子孙后人就属于偏房,虽然有点歧视,但没有办法,三兄弟都靠李林甫生活,又不是李林甫的直系亲人,那就只能叫偏房。

  西祠由二十二户组成,其中嫡房四户,庶房四户,偏房十四户,李林甫的三个兄弟全部支持李岫。

  虽然西祠看起来人多势大,实际上面子足了,底子就薄了,很简单,人多了,人均利益就少了,所以东祠的福利待遇明显好,例钱高,家家都有住房。

  西祠就比不上,大家怨声载道,李岫没办法,只得把每月例钱涨了两三贯钱,至于六户人家还在租房子,他实在解决不了,主要这六户都是偏房子弟,给他们买房子,庶房和嫡房肯定不干,唯一的办法,就是给这六户人家每家每月两贯钱的租房补贴。

  也算勉强可以交代了。

  临近新年,李岫也在忙碌着祭祀之事,他现在出任东宫右庶子,完全就是一个闲官,每天去官署露个面,然后就可以回家了,他儿子李渝也成了平头小民,李岫让他主管店铺,给他找点事做,让他除了每月例钱外,还另外有一份丰厚的收入。

  东祠无论嫡庶,所有人的例钱都一样,每人每月十贯钱,十六岁以下减半,男女都一样,这其实是李岱牺牲自己的利益,赢得了大家的拥戴。

  但西祠就完全不同,嫡子每月例钱二十贯,庶子每月八贯,偏房每月六贯,十六岁以下减半,小娘子再减一贯。

  所以李渝每个月有例钱二十贯,担任店铺大管事,每月又有五十贯的收入,他还没有成婚,每个月就有七十贯的收入,比他当县令时高多了。

  尽管收入丰厚,李渝还是郁郁不乐,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泡在酒楼和茗铺里。

  茗铺就是茶馆的意思,宣阳坊有一个万记茗铺,是长安十大茶馆之一,唐朝茶馆兴起于开元年间,很快就风靡各大都市,尤其长安最盛,虽然远没有宋朝那样繁荣,但已经发展起来,毕竟茶圣陆羽是唐朝人。

  唐初以煮茶为主,到了中唐便开始流行煎茶了。

  先将茶制成饼茶,然后又将饼茶碾碎成粉末,然后接着用火烤茶,期间还要一直翻炒,让它受热均匀。

  烤好后还需要用布包将茶末起来,不能让茶的香气流失。

  等茶末冷却之后就可以进行煎茶了。

  水一沸时,适当加一点盐,调一调味道。

  二沸时,先舀出一瓢水,然后开始往壶中投茶末,接着烧水。

  等三沸时,再加入二沸时舀出的那瓢水,这样就大功告成,必须趁热喝。

  还有很多茶馆放牛乳,调整奶茶,也极受人欢迎。

  一间雅室内,一名茶姬正熟练的烤茶煎水,李渝沉默地坐在小桌前,而在他对面也坐着一人,不是别人,正是宇文怀德。

  宇文怀德还是李淮时,和李渝的关系就最好,这次他要返回家族,自然就要从李渝这里打开缺口。

  “大哥,除夕我想回来参加祭祖!”

  “祭祖?”

  李渝抬头看了他一眼,“你不是开玩笑吧?”

  “当初我是要照顾母亲才去宇文家族,现在母亲又改嫁了,我在宇文家族怎么说呢?很被排斥,毕竟血脉不同,祖父病危后,我一直想探望他老人家,却没有勇气。”

  “那你今年不打算在宇文家祭祖?”

  宇文怀德摇摇头,“我从来就没有在宇文家祠堂里祭过祖,说得好听是我不忘本,说得难听一点,是人家根本不让我进祠堂。”

  宇文怀德就是睁眼说瞎话了,他去年就参加了宇文氏祠堂祭祖,名字牌也挂上了祠堂内,他在赌李家不知情。

  李渝笑道:“就算我想帮你也帮不了你呀!你应该去东祠祭祖才对。”

  宇文怀德还是摇头,“你没懂我的意思,我只想回族不回家,我希望我依旧是李氏一员,但我独立成户了,我选择西祠。”

  “你还是不认你的父亲?”

  宇文怀德冷笑一声,“他对我母亲太绝情了,我母亲竟然被他逼得嫁给一个商人,我怎么可能认他,怎么可能原谅他?”

  “怎么会是五叔逼的呢?”

  “怎么不是他逼的?他不给天子上书,天子会给宇文家族施压吗?我母亲要么被永远关在笼子里,要么强行改嫁,她没有选择。”

  李渝点点头,“原来是这样,可以理解了,我今天就给父亲说一下,看他同不同意吧!”

  宇文怀德从怀中取出一张柜票,“这是一千贯钱,是母亲留给我的,我捐给祠堂!”

  中午时分,在李氏西祠堂内,李岫和三名长辈坐在桌前商议李淮之事,整个西祠的日常家族事务都由他们四人商议决定,但财权在李岫的手上,这是族长的权力,不容含糊。

  李岫当然同意李淮回归,但凡有机会恶心五弟李岱,他绝不会放过。

  虽然李岫曾经低三下四求过李岱父子,李邺也帮他解决了儿子的生死危机,但李岫认为自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把父亲的揽翠阁给了李邺,为这件事他被族人骂得狗血喷头,而且他自己也后悔了,父亲收藏了二十余年的各种奇珍异宝,那是多么大一笔财富,都被李邺拿走了。

  而且李邺做得很绝,把它们全部运到宝记柜坊储存起来,大铁门钥匙只有他有,宝记柜坊的人都打不开,也就意味着再也没有希望拿回来了。

  所以儿子李渝平安归来,李岫一点都不感激李岱父子,甚至连声谢都不想说,反正只是交易,他不欠任何人情。

  二叔李林安缓缓道:“有点难办啊!没有这个先例,他还没有成婚开户吧!怎么能用独立一户的资格加进来?”

  李岫把柜票放在桌上,“这是一千贯钱,是晚辈的一点心意,我把它分成四份,我们要领这个情。”

  三人都心领神会地呵呵笑起来了,“既然是晚辈的心意,不收反而不好,那就收下吧!”

  李岫又笑道:“我来说个理由,大家觉得有道理,就通过吧!不要为难孩子了。”

  “族长请说!”

  “李淮是没有成婚,年纪也不大,才十八岁,但他和父亲已经公开断绝父子关系了,他和母亲实际上已独立成户,这是特殊情况,朝廷也有规定,夫妻离婚者,双方可各自成户,之前他母亲是户主,但他母亲再嫁,那他就是户主了,如果买了房子,官府也会承认他是户主,和他年纪以及成婚已否无关,大家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拿了两百五十贯钱的好处,就算没有道理也会有道理了。

  “族长说得对,官府都承认,我们更应该承认,不要伤害了孩子渴望认祖归宗的一片赤诚之心。”

  众人一致表决通过,接受李淮为第三十三户族人,归为偏房,这也是为了让其他族人不反对,大家都盯着利益,只要不给李淮嫡房待遇,大家也无所谓了。

第372章 不欺暗室

  朱雀这几天其实很忙,她回来后要陪在师父身边,师姐李腾空搬回来后,她又回府去陪祖母了,祖母身体不太好,一直念着她,她也十分惦念。

  本来她已经决定回府,但为了陪李邺母亲探宝,她又后推了一天。

  所以这几天她都在陪祖母,实在没有时间和李邺约会。

  李邺用了三天时间,拆除了杂物房,清除了表面地砖,再把银砖一块块撬起来,一共两百五十块,放进五只大木箱内。

  当然,这八万两银子他没有放进密室内,而是在放进了母亲在宝记柜坊开的储存库内,这笔财富属于父母,还包括他的庄园,也一并给了母亲,作为他们家的财富。

  之所以把财富和农庄都交给母亲,而不是给父亲,这里面其实也藏着李邺一点小心思,他可没有忘,自己还有一个兄长李淮,尽管他和父亲现在断绝了父子关系,但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万一李淮跑回来跪在父亲面前痛哭流涕认错,他可不是背叛丈夫的前妻,而是血浓于水的儿子,父亲会铁石心肠不认吗?

  他可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财富,被父亲分一半给另一个儿子。

  父亲要不要认那个儿子,他管不着,但就算亲兄弟也得明算帐,何况还不是亲兄弟。

  此时,太平坊书房内,随着轻微的一声‘咔’响,李邺终于把密室门打开了。

  他要做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准备带走的东西取出来,最重要的就是取一颗哈里发宝石给朱雀。

  等了片刻,房间里的灯蓦地亮了,这就说明里面确实没有通风口,灯上有白磷,入口处有空气进去后,灯就自己点燃了。

  又等了片刻,李邺这才进了密室。

  密室内灯光昏暗,他取出了自己的兵器,把刀槊放进去,李邺又取出了哈里发宝石,宝石太过于珍贵,当然不能随身携带,必须要放在密室内。

  打开檀木盒子,盒子里的丝绒垫上,九颗宝石熠熠闪烁着无比瑰丽的光芒,颜色正而浓厚,没有一点杂质,令人惊叹迷醉。

  李邺从里面取出了最绿的一颗,他见过的最好的祖母绿都比不上它的纯净艳丽,甚至还超过了后世的帝王绿玻璃种翡翠。

  宝石大概有三十克左右,椭圆形,就像半颗切好的鸟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