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207章

作者:高月

  杨玉珮眯起了眼睛,杨晖还真是蠢货,这么快就被别人发现了。

  “让他进来见我!”

  “夫人,带他去哪里?”

  “带到我这里来,听不懂吗?”

  侍女吓得连忙跑出去了。

  片刻,李邺走进二楼的春阁,躬身行礼道:“卑职参见夫人!”

  杨玉珮瞥了他一眼,冷冷道:“见我居然不跪?”

  李邺挺直腰,沉默不语,杨玉珮这才重新打量一番李邺,只见他身材高大挺拔,脸庞轮廓分明,目光深邃,浑身充满了男性的阳刚之气,比她身边的侍卫不知强多少倍?

  杨玉珮原本还有些恼火,可看到这样的年轻男子,她喉咙里竟忍不住咽了口唾沫,男人好色,女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有的女人喜欢俊美潇洒的读书郎,但有的女人却喜欢高大健壮、充满了野性力量的阳刚男子。

  杨玉珮无疑是后者,她声音立刻变得柔和起来,“李将军找我有何事?”

  李邺将一只锦盒放在桌上,“这里有几颗宝石,送给夫人!”

  “是你祖父给我的吗?”

  “不!是卑职从河中带回来的。”

  杨玉珮心中着实期待,慢慢站起身,走到桌前,李邺的脸刷地红了,刚才这位虢国夫人半躺在宽榻上,有屏风遮挡,她这一站起身,她浑身就披着一件薄如蝉翼的轻纱,里面只穿一件肚兜,其余纤毫毕现。

  杨玉珮迅速瞥了一眼这个年轻男子,她能感觉到他的局促,这让她心中升起一丝得意。

  她拾起锦盒打开,里面是五颗高品质的宝石,让她眼睛一亮,随即又失望了。

  她合上锦盒,淡淡道:“五颗宝石很不错,但还不足以让我见猎心喜!”

  李邺微微躬身道:“这是我手中最好的宝石,原本是打算给我母亲做手链。”

  他言外之意就是说,我把准备给母亲的宝石都给你了,你还要怎样?

  杨玉珮把锦盒递给李邺,“你肯主动来找我,我很高兴,但这宝石比贵妃那块差得远,拿去给你母亲吧!”

  李邺见杨玉珮向自己越走越近,前胸都快到贴到自己身上了,他急忙道:“贵妃的宝石叫做深海之蓝,有特殊来历,夫人想听听吗?”

  杨玉珮伸开纤纤玉指,捏了捏李邺无比强壮的胳膊,满眼赞许地娇笑道:“这样的胳膊才叫男人。”

  她毕竟是有身份的女人,不会表现得那么急切,何况对方还是李林甫的孙子,就算诱惑他,也要一步步来。

  她又半躺回榻上,笑吟吟道:“你说吧!我听着。”

  她示意侍女给李邺搬个坐墩,李邺坐下缓缓道:“贵妃那个宝石确实是我献给她,它最早是五百年前面世,一共有十枚,其中三枚特别美幻绝伦,分别叫做深海之蓝、夜空之幕和草原之心,其他七颗宝石只能是它们三枚的配角。

  这十颗宝石一出来就成为了波斯拜火教的圣物,后来拜火教把它们镶嵌在一顶皇冠上,献给了波斯皇帝,后来波斯萨珊王朝被白衣大食所灭,这顶皇冠又落在白衣大食哈里发手中,十颗宝石从此被称为哈里发之石。“

  杨玉珮赞许地点点头,“故事很波澜壮阔,我喜欢,然后呢?”

  “一百五十年前,白衣大食爆发了内乱,皇冠遗失了,五十年前,十颗哈里发宝石出现在石国,其中九颗落在祆教圣女会手中,现在供奉在撒马尔罕大光明寺内,还有一颗落在石国国王昆都石手中,镶嵌在他的王冠上,卑职灭了石国,得到了这颗宝石,就是深海之蓝,献给了贵妃。”

  杨玉珮听明白了,意思是那九颗宝石在祆教手中,她沉默片刻问道:“那七颗宝石和三枚宝石只是大小区别吗?”

  李邺摇摇头,“卑职听说,品质差距很大,估计其他七颗宝石就和卑职这五颗宝石一样的品质。”

  “那么夜空之幕和草原之心是什么颜色?”杨玉珮又问道。

  “顾名思义,一个黑色,一个绿色。”

  杨玉珮对黑色宝石没有兴趣,她对那颗绿色的草原之心有了想法。

  她注视着李邺似笑非笑道:“我怎么感觉那两颗宝石其实就在你手中?”

  “回禀夫人,大概五个月前,撒马尔罕大光明寺举行了盛大的圣物回归大典,就是庆祝哈里发石回归,夫人可以询问康国的官员,或者询问刚来长安的康国商人,就知道卑职所言不虚。”

  “是吗?我倒要派人问一问,如果是真的,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和草原之心彻底无缘?”

  李邺微微笑道:“一颗宝石而已,夫人想要,卑职率军扫平大光明寺,把宝石献给夫人就是了。”

  杨玉珮眼睛一亮,“真的?”

  “当然是真的,只是卑职需要时间,大概两年时间。”

  “时间不是问题,只要你把草原之心献给我,我可以答应你一些条件,比如,你可以随时来我的府上,晚上也可以。”杨玉珮暗示着李邺。

  李邺却不为所动,缓缓道:“卑职确实是有条件!”

  “你说吧!”

  “卑职父亲即将出任京兆少尹,希望杨家不要为难他。”

  杨玉珮淡淡道:“我们一言为定,我会约束杨家不找你父亲的麻烦,如果你两年之后拿不到我想要的宝石,那就不要怪我心狠手辣!”

  停一下,杨玉珮又给他抛了个秋波,媚笑道:“刚才我说的那些条件不变,可以算作附加条件,你若愿意,今晚上我带你夜游我的府宅,如何?”

第314章 全家团聚

  李邺从杨玉珮府中出来,后背出了一身冷汗,他倒不是怕杨玉珮不相信自己,反正信不信都是两年之约,她肯定会等待。

  倒是这个女人太放荡了,若成了她的入幕之宾,自己岂不是要被她坑死。

  李邺听祖父说过,这个虢国夫人实际上是天子李隆基的别宅妇,是李隆基的女人,若和她沾染上,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回到家里,却意外看见府门前停着一辆马车,李邺一怔,随即大喜,飞奔进屋,“娘,大娘,你们回来了吗?”

  正是裴三娘回来了,她在房间收拾东西,忽然听见儿子的声音,她惊喜交加,奔跑出来,一眼看见了李邺,泪水顿时扑簌簌落下,呜咽着上前一把抱住儿子,母子二人抱头痛哭起来。

  哭了半晌,裴三娘抹去眼泪,拉着儿子的手左看右看,又摸摸他的头,泪水再一次涌出来,“两年不见,我的儿长这么高了!”

  李邺也抹去眼泪笑道:“娘一点没变,和从前一样年轻。”

  裴三娘忍不住在儿子的耳朵上揪了一下,“你都当都督了,还和从前一样油嘴滑舌。”

  李邺笑嘻嘻道:“儿子就算当宰相了,在母亲面前,还是会油嘴滑舌!”

  “说得对,我的儿子就算当再大的官,在娘眼里永远都是小孩子。”

  这时,李邺看见了站在门口抹泪的木大娘,连忙上前握住木大娘的手,“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大娘的身体!”

  木大娘感动道:“好孩子,大娘身体好着呢!你爹爹对我很好,就像对自己的长辈一样。”

  李邺打量一下大娘,见她精神和气色都不错,他稍稍放下心,“大娘气色不错,要多吃肉,把身体补回来。”

  “大娘喜欢吃肉,每天都要吃一块肥肉。”

  看见了母亲和木大娘,李邺心中说不出的欢喜,他四处看了看,却不见父亲。

  “爹爹呢?”

  裴三娘上前道:“你爹爹去见祖父去了,听说他有新任命,他可紧张了!”

  “爹爹要出任京兆少尹,娘,你们又要回京城了。”

  “回京兆好,我早就想回来了,你爹爹在润州和那些地头蛇整天明争暗斗,累都要累死,我都想让他辞职,跟儿子一起去西域,当这个劳心官做什么?”

  “娘,西域太远了。”

  “我知道呢!我就是从河西来的。”

  裴三娘拉着儿子的手不肯放,“我们去里面谈,你给娘好好说说西域的事情,你保证过不上战场,结果你的战功最高,你让娘怎么说你?”

  “娘,天上不会掉馅饼,必须靠自己奋斗!”

  “行!行!行!你就说说,你是怎么奋斗的?”

  母子二人聊了近一个时辰,木大娘再三催他们,他们才坐下吃晚饭,这时,李岱也回来了,父子见面自然也很欢喜,当然,没有裴三娘见到宝贝儿子那么夸张。

  看得出,李岱有心事,吃饭的时候也有点心不在焉。

  吃罢晚饭,父子二人在书房内坐下,李岱忧心忡忡道:“你祖父刚刚告诉我,天子任命我为京兆少尹,是实话,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这绝对是夹板官,事情要你做,责任要你担,受气也得忍着,从大唐开国到现在,没有哪个京兆少尹任期超过两年。”

  李邺淡淡笑道:“当两年也好,再高升就是了。”

  “当两年被罢官,那肯定就不会是高升了。”

  “那不一定,有我在河中镇守,天子就不会把父亲贬黜出京,平调、高升的可能性更大。”

  李邺已经想明白了,天子忽然把父亲调回京城出任京兆少尹,实际上是让他当人质,别人是儿子当人质,自己是父母当人质,其实是一回事。

  “杨家恐怕不会那么轻易放过你祖父。”

  李岱忧心忡忡道:“他们向天子承诺不会碰你祖父,那一定会向我下手了。”

  “父亲不要担心杨家,我和虢国夫人有约定,两年内杨家不会为难父亲。”

  李邺便简单地把自己和虢国夫人的约定告诉了父亲。

  李岱愕然,半晌道:“仅仅为一颗宝石,杨家就会放过我?不可能这么简单吧!”

  李邺沉吟一下道:“有四个理由,第一,父亲并没有威胁到杨家的利益,杨国忠更恨的是安禄山,没有必要专门对付父亲;

  第二,京兆尹鲜于仲通是杨国忠的心腹,京兆少尹和京兆尹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杨国忠不会为难自己的心腹;

  第三,杨家虽然飞扬跋扈,但作恶不多,没有宇文嗣武和武珪那种恶行累累,一般不会和杨家爆发严重冲突。

  第四,虢国夫人想要的宝石可不是一般的宝石,是宝石界的和氏璧,为了得到这颗宝石,我相信她会言而有信。”

  李岱叹口气道:“就算杨家不直接为难我,但也会挑动别人来惹事,绝不会让我过太平日子。”

  李邺淡淡道:“不经一番彻骨寒,哪来扑鼻梅花香,父亲想向上走,而就必须迎难而上,否则,还不如辞官的好!”

  李邺最终说服了父亲,李岱定下心,准备明天上午就去吏部报道。

  杨家在杨晞和杨玄珪被刺杀后,也进行了一些重大变革,首先就是要自保,在天子李隆基的默许下,杨家建立了青山楼,大量招募武士。

  青山楼由杨玉珮掌握,杨晖做管事,杨建为武士首领,招募的武士人数很快就超过了三百人,杨家的目标是五百人。

  天子李隆基也破例允许青山楼武士使用弩和重武器,这确实是重大破例,唐朝从来不准民间携带弩和重兵器,最多使用哨棍,违者视为造反,管理得非常严格。

  很多私下用长兵器的民间武士或者侠客其实都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乡兵,就算不是乡兵,花点钱买个乡兵的资格也容易,一旦成为乡兵,那么携带长兵器就合法了,这也是一个漏洞。

  但这种漏洞也只是个别人出现,而像杨家这种携带重兵器的人数多达五百人,几乎是成建制的私人武装出现,在唐朝是绝无仅有的,也只是杨家得到了这个破例。

  根本原因还是杨晞和杨玄珪被刺杀,杨家理由很充足,这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但五百名武士的驻扎地不在城内,而是东城外的天禄庄园,这是杨玉珮的私人庄园,里面搭建了帐篷军营,开始着手请龙武军的将领来训练武士。

  不过青山楼不在城外,而是在嘉善坊杨铦的府宅旁边。

  此时,武士首领杨建正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会宁县一战,他带的五十余名武士被李邺单枪匹马杀死了大半,那一次血腥的杀戮彻底把杨建的胆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