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200章

作者:高月

  “有!天子原本考虑封他东平郡王,现在取消了,其子革职削爵为平民,若再敢有胆大妄为之举,一并处斩!”

  这个处罚实在太轻了,杨国忠也没有办法,只得捏着鼻子认了。

第302章 李岱新官

  高力士访问杨府的同一时刻,李邺也见到了祖父,李林甫已经不是相国,而是一名退仕的居家老头了。

  府门前冷冷清清,再也看不到一个前来送礼拜见的官员,门前冷落鞍马稀,和车水马龙的杨府形成鲜明对比。

  李隆基给李林甫的各种退休待遇还是不错的,他现在住的府宅是官宅,李隆基就直接赐给他为私宅了,还赐给他一座十亩的园宅,位于曲江池边,相当于避暑休闲的别墅。

  还有一品太师的高俸禄和各种福利,另外还有晋国公的土地。

  李林甫的晋国公是实封爵位,有土地的爵位,大唐刚建国时,土地众多,那时封的爵位都有土地,没有爵位的官员则有职分田。

  到了中唐,土地兼并得差不多了,新封的爵位就不再有土地,像李邺的高昌郡公就没有土地,杨国忠新封的卫国公也没有土地,而李林甫就属于特殊情况。

  他有八十顷的爵田,还有历年赏赐的庄园以及他自己兼并的庄园,李林甫的实际土地有两百顷,分属于五个大庄园,四个在关中,一个在汉中。

  至于他还有多少几十年来积累的财富,那就不知道了,所以李林甫退仕,只是相国的权力被削除了,但他的财富没有动,这就算是平安落地了。

  所谓无法平安落地,并不是李林甫要被处死之类,一般不会处死,而罢免他和子孙的一切官职爵位,抄走所有财富,沦为平民,搞不好子孙还要被充军,高高在上的凤凰最后落魄得连野鸡都不如,比如北宋宰相蔡京,最后是饿死的。

  李林甫已经不穿官服了,而是换了一身宽松的细麻禅衣,头戴纱帽,坐在书房院子的台阶前,望着清风卷起满地落叶。

  “坐吧!”

  李林甫指指身边台阶。

  李邺在旁边坐下,淡淡笑道:“祖父现在很轻松吧!”

  李林甫点了点头,“有一点轻松,但也有几分失落,朝廷奏折我都看不到了,几十年的习惯突然没了,一下子不太适应。”

  “孙儿封高昌郡公,出任第一任河中都督,云麾将军,多谢祖父替孙儿争取。”

  李林甫面露愧色,摇摇头道:“这都是你自己挣的,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若替你争取,你就能封郡王了,最后关头,我还是把机会给了长子和长孙,邺儿,祖父真的很抱歉!”

  李邺笑道:“那我就更加心安理得了。”

  李林甫点点头,“就是这个道理,自己挣的才能持久,别人给的,得到容易,丢掉也容易,邺儿,你也得到一座庄园?”

  “在郿县南部,靠斜谷水,距离终南山很近,好像有二十顷。”

  “那边都是皇庄,你得到的应该就是一座皇庄,很不错,二十顷就是两千亩了,打算什么时候去看看?”

  “等父母来吧!带他们一起去,祖父也一起去。”

  “我就不去了,省得那帮蠢货又说我偏心,把土地分给老五。”

  停一下,李林甫又道:“还有一件事,你父亲要调回来了,出任京兆少尹!”

  李邺吓了一跳,京兆少尹可不是好当的,满城都是高官权贵,谁也得罪不起,出了名的夹板官、受气官,现任京兆少尹徐霖就是因为杨晞被刺案被贬黜为华容县尉,自己父亲那个软弱的性格,能当得了京兆少尹?杨国忠首先就会给他穿小鞋。

  “怎么会想到让父亲当京兆尹?”

  “我也不知道,我原本以为是杨国忠的意思,后来高力士告诉我,就是天子决定的,而且在你回来前就决定了,不知是什么缘故?”

  李邺只得暂时不去想这件事,又问道:“那京兆尹又是谁?”

  “鲜于仲通,他率军攻打南诏没有成功,损兵折将,杨国忠给他说情,便调他进京,出任京兆尹。”

  说到攻打南诏失利,李邺倒想起后世的一些说法,说天宝年间南诏造反,天宝十年,杨国忠派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军八万攻打南诏,结果大败,六万大军在南诏阵亡。

  后来杨国忠又派人攻打南诏,再次阵亡十余万人,两次近二十万人阵亡,使唐朝财政破产,兵力尽绝,元气大伤,才使安禄山看到了造反机会。

  现在看来,这些记录明显有夸张成份,剑南节度府的总兵力才三万人出头,其中一大半驻守川西防御吐蕃,能动用的军队最多一万余人。

  而且镇压一个地方少数民族叛乱,不至于动用朝廷中央的军队,本身就是剑南节度使的职责范围。

  鲜于仲通率领一万多人去攻打南诏,应该是没有达成目标,伤亡数千人是可能的。

  但如果说是杨国忠向天子隐瞒了兵败真相,还推荐鲜于仲通出任京兆尹,这就有点扯淡了,天宝十年是李林甫和杨国忠斗得最激烈之时,杨国忠想隐瞒失败真相,有李林甫在,杨国忠怎么可能隐瞒得了?

  鲜于仲通如果惨败,他更不可能当京兆尹,李林甫也不可能放过他,一定会趁机斩断杨国忠的这个臂膀。

  所以真相是某些史官憎恨杨国忠,为了显示杨国忠的昏庸无能,故意夸大了南诏之战的败绩。

  事实应该是,唐军和南诏军经过激战后,谁也无法取胜,双方便达成了某种妥协,于是停战,这才比较符合情理。

  李林甫又道:“这段时间你正好在京城,帮一帮你父亲,让他稳定下来。”

  李邺默默点了点头。

  从平康坊出来,关闭坊门的鼓声轰隆隆敲响,这时返回太平坊已经来不及,李邺随即骑马来到了常乐坊老宅。

  “进来吧!这是我们家的老宅,没人住,今晚就这里暂时住一晚,明天你们回家!”

  李邺的两名手下一个叫关沛,岐州雍县人,一个叫许春生,华州郑县人,李邺的事情基本上办完了,他要到明年开春才能返回安西,还要至少在长安呆四个月,李邺就让他们二人各自回家,开春时再回来。

  老宅里房间很多,两人各收拾一间屋,放下行李,又喂了马,安排战马休息,这才结伴去常乐坊内吃饭喝酒。

  李邺不需要他们陪同,他想起一件事,险些忘记了。

  李邺稍微收拾一下,直接攀上了城墙,一路疾奔,城头上没有看见任何守兵,夹道内也没有,倒是春明门那边有不少守军。

  李邺奔到升龙坊泉芙蓉小宅上方,从一个城墙破洞内找到了那只小皮箱和匕首,皮箱颇为沉重,至少有二十斤,他拿着小皮箱和匕首返回了老宅。

  泉芙蓉和她的侍女今天下午已经被处死,府宅和其他财产都被官府没收,只有这只小皮箱和匕首没有被官府没收,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灯光下,李邺将小皮箱先放一边,抽出匕首,匕首寒光闪闪,极为锋利,剑脊上刻着两个篆字。

  李邺认出了这两个篆字,顿时愣住了。

第303章 飞刀释仇

  两个字清清楚楚,分明就是‘鱼肠’二字,这难道是鱼肠剑?

  不对啊!鱼肠剑分明就在自己的密室内,怎么这里又来了一把?

  他取出五枚铜钱,叠放在桌上,挥剑劈去,‘咔嚓!’五枚铜钱被一切两半,刃口上没有一丝缺口。

  “好剑!”李邺由衷赞道。

  其实他已经隐隐猜到一二,这把匕首的长度不可能藏在鱼肚子里,这绝不是专诸刺吴王僚那把鱼肠剑,而是一把蟠钢剑,用剂钢与柔铁锻接而成,上面有鱼肠纹,又像松纹,所以叫做鱼肠剑,又叫松纹剑。

  鱼肠剑其实是一种类别,它当然不止一把,但每一把都异常珍贵,自己密室那一把应该也是一样。

  自己的匕首被当做圣物拿走了,这一把来得正好。

  李邺把匕首放一边,又打开了小皮箱,小皮箱做工异常精致,一看就是名家之工,皮箱内装得满满当当,光黄金就有两百两,都是一两一根的小金条,难怪那么沉重。

  除了两百根小金条外,其他就是各种珠宝首饰,每一颗宝石的品质都相当高。

  李邺估算一下,这一箱子财物至少价值上万贯。

  这时,李邺又找到一只信封,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柜坊的存票,还有半个玉珮,存票上面写得很清楚,幽州大昌柜坊,下面一行小字,凭票和信物取寄存之物。

  这不是柜坊的钱票,而是一张寄存单,泉芙蓉应该有什么重要物品寄存在这个大昌柜坊,着实让李邺心中好奇,寄存的会是什么?

  他可没有时间跑幽州,李邺想了想,可以请张平安排人替自己取出来。

  次日一早,两名手下告辞各自回家了,李邺给了他们每人五十枚金第纳尔,又给每人一块宝石,两人再三感谢而去。

  李邺又剩下单身一人,他叫了一辆牛车来到了曲江旁的太清宫。

  在山门处等了片刻,不多时,穿着一身道袍的朱雀匆匆出来。

  “你终于来了!”

  朱雀一双美眸里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意,娇声笑道:“我还以为你升了官,就不理睬我们这些平头小民了。”

  李邺看见朱雀,心中也着实欢喜,他发现朱雀其实是个很活泼外向的女孩子,待人热情真诚,喜欢帮助人,以前她是带着面具,把性格也隐藏起来。

  但当她慢慢建立信任后,她真实的一面就会表现出来,李邺很喜欢她这样的性格,让他感到轻松自在,没有压力。

  “这几天太忙,直到今天才稍微闲下来,我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跟我来吧!我们去里面坐。”

  朱雀向他招招手,李邺连忙跟了上去。

  这一次来到另一座院子,朱雀抿嘴笑道:“之前是师姐的院子,这里是我的院子,房间里挺乱的,你就坐外面吧!”

  朱雀言不由衷,她这两天正在摆弄李邺的马球杆,马球杆就随手放在桌上,她是怕李邺看见了。

  “你师父什么时候出关?”李邺问道。

  “还要过一阵子。”

  朱雀叹口气道:“我们几个师姐妹都要昼夜看护她老人家,她老人家已经八十岁了,一点都不能大意。”

  李邺点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递给她,“这个给你!”

  “是什么?”

  朱雀俏目闪烁着喜悦的期待,李邺微微笑道:“你打开看就知道了。”

  朱雀略有点羞涩,背过身去打开信封,她眼中顿时闪过一丝失望,原来是一份宝记柜坊的存单。

  但当她看清上面的数额,吓得她捂住嘴,‘黄金五千两!’

  “师弟,这是什么意思?”她蓦地转身问道。

  “上次我取走金鼎,你们说金鼎想用来赈济灾民,金鼎不能给你们,这五千两黄金就补偿给你们。”

  朱雀细细的眉头一皱,“居然给我们五千两黄金,你哪来的?”

  “这其实是飞龙的黄金,你师父有资格使用。”

  朱雀刚才心中瞬间的失落又渐渐平息了,她欣喜笑道:“你坐一会儿,我告诉师姐去,她这几天愁坏了。”

  朱雀转身向外面奔去,李邺还想问问李腾空的情况,朱雀跑得太快了。

  李邺坐不住,负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这时,他忽然听到轻微的脚步声,一回头,只见一名小道姑端着茶进来。

  别人他可能不熟悉,但这个小道姑他一眼便认出,正是上次被自己打了一拳面门的小道姑。

  她已经完全恢复了,眉似远黛,目若秋水,一张桃花色的粉红俏脸,细腻的肌肤吹弹可破,天生的美貌尤物。

  上次没看出她的年龄,现在李邺看清楚了,其实年纪还小,也就十三四岁模样,是个还未长成的小美人,稚气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