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国 第156章

作者:高月

  “那倒没有,那边的谷道宽五十多里,昏驮多城位于播密川河南岸,那边地势虽然险要,但商队完全可以走播密川河北岸,不用经过昏驮多城。”

  “那吐蕃人怎么收过路费?”

  封常清想了想道:“可能是吐蕃军在播密川河北岸修建了哨卡,再派出军队拦截,商队就不得不走哨卡。”

  李邺笑道:“如果我们先灭了这支哨卡,是不是可以骗开城门?”

  封常清明白李邺的意思,他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

  周末加更一章,向大家求求月票!恳请书友们支持。

第225章 勇夺险堡(上)

  昏驮多城属于护蜜国,距离大龙池约八十里,它正好位于多拉山谷的出口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昏驮多城被粟特商人们称为黄金堡,原因是构筑城堡的大石中含有大量硫铁矿,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尤其在早晨和黄昏时十分壮观,故而得名黄金堡。

  黄金堡不大,准确说它是一座军城,依山而建,修建在山势高处,它的身后就是一条长长的峡谷,穿过这条峡谷可以前往朅师国,走半个月就到了。

  如果不走这条路,那就就会像天宝六年那样绕到飞鸟州,多走上千里,多耗时至少一个月。

  如果是春天,多准备一些粮草补给,绕绕远路也无妨,但现在是秋天,再过一个多月就大雪封山,他们没有时间了。

  拿下黄金堡就是唐军势在必行之举。

  黄金堡位于播密川水的南岸,一座长长的藤桥把南北两岸联系起来,吐蕃军是在三个月前占领了黄金堡,在这里驻兵三百人,人数虽然不多,但黄金堡居高临下,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吐蕃军占领黄金堡,一方面是为了打通前往安西的道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敛财,吐蕃连年发动对唐朝的战争,财政早已恶化,只要有半点可以捞钱或者掠夺的机会,吐蕃都绝不会放过。

  所以吐蕃军为了敛财,他们便在播密川水北岸建立了哨卡,逼迫所有过境商队交钱,一头骆驼交一枚第纳尔金币。

  在距离黄金堡约二十里处,唐军停止了前行。

  一顶行军帐内,封常清召集大将们商议夺取黄金堡的对策。

  “攻下黄金堡不能靠兵力多强攻,兵力再多也填不满播密川的峡谷,只能用偷袭策略,打吐蕃军一个措手不及,这也是唯一夺取黄金堡的办法。”

  封常清在一块平整的大石上铺上地图,指着地图又对众人道:“根据斥候的探查,夺取黄金堡有三个节点,每一个节点都不能有失,一个河北岸的哨卡,一个是横跨播密川河的藤桥,一个便是黄金堡,其中最关键是藤桥,藤桥两边都有守军,一旦被吐蕃士兵斩断藤桥,我们就满盘皆输。”

  李嗣业沉吟一下道:“正好有粟特商队,我们可以混迹在粟特商队中,偷袭哨卡,趁敌军不备,把哨卡一锅端掉。”

  封常清点点头,“李监军也提出了这个方案,我也认可,拿下哨卡不难,关键是藤桥,藤桥两端都有吐蕃士兵把守,哨卡出事,藤桥守军必然会发现,如果我们先收拾北岸藤桥守军,发出惨叫声,或者一个士兵逃脱,都会被南岸守藤桥的士兵发现,他肯定会果断斩断藤桥。”

  大将荔非元礼道:“找几十名跑得快的士兵,赶在藤桥没有砍断之前冲过去,是不是一个最简单的办法?”

  众人都笑了起来,荔非元礼怒道:“有什么好笑的,怕来不及?拿着弩箭奔跑,跑到一半都可以放箭,把吐蕃兵他娘的悉数射杀!”

  大将白孝德笑道:“砍断藤桥并不需要太麻烦,很可能一刀就能斩断了,荔非将军就算长了翅膀也来不及。”

  荔非元礼顿时哑口无言。

  这时,李邺举手道:“藤桥我负责拿下!”

  “你有什么方案?”

  封常清毫不含糊,他要明确的方案。

  李邺缓缓道:“我打算在夺取哨卡之前,先干掉藤桥南岸的吐蕃士兵。”

  “那你怎么过去?”

  封常清满脸疑惑道:“别告诉我,你想从藤桥底部爬过去,月光这么好,在岩壁上攀爬,肯定会被藤桥上巡逻的吐蕃士兵发现?”

  李邺平静道:“我白天仔细观察过播密川水,我能直接过河到南岸。”

  众人一片哗然,播密川水十分湍急,人在水中根本站不稳,何况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怎么下去又怎么上来?

  李邺淡淡笑道:“我们可以先试一试,不行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封常清见李邺目光中充满自信,便点点头,“那就先试一试!”

  李邺收拾完毕,他携带十二把飞刀,后背弓箭和他的青龙刀,对岸人数不会太多,倒不用携带长兵器。

  李邺来到悬崖边,众将也跟了出来,播密川两岸的悬崖也不算很高,十层楼的样子,十丈左右。

  上面虽然没有植物,但可供攀抓的地方太多,对李邺不是问题,他先将一块四五十斤重的大圆石扔进河水中,然后极为轻松地向下攀去,众将都探头看他攀爬,月光下,只见李邺就像猿猴一样敏捷,在笔直的悬崖上攀爬如履平地,众人暗暗夸赞,“好武艺!”

  如果是冬天或者春天,下面的河床会裸露出来,但现在没有河床,水流还是十分湍急,最大的难度就是渡河,三十丈宽的河流,深达一丈,没有过人的水性,肯定会淹没于河中。

  李邺一跃跳入河中,他立刻感受到了特有的水感,寒冷刺骨,水流就像千万条丝线卷裹着他,水流巨大冲力和他身体下坠力形成了一股合力,瞬间将他向水底卷去,这也最关键的一步,他必须抓住卷入河底的一瞬间机会。

  李邺位置判断极为精准,一把抓住了他事先扔下来的那块圆形大石,慢慢将这块数十斤的大石抱在怀中,在水底一步步前行,走出十丈左右,他又攀住一块黑色的礁岩,慢慢向前爬,探出头大口大口呼吸。

  他白天就仔细观察过,河内有两块黑色礁岩,正好相隔十丈,这两块礁岩就是他换气的关键。

  李邺喘息片刻,又深深吸一口气,攀着礁岩沉了下去,用脚夹住底部圆石头,慢慢抱起它,又一步步向对岸走去。

  用了一炷香时间,换了两次气,李邺终于攀住对岸的石壁,渡河极为惊险,没有他在水底整整一年的苦练,他也办不到,可以说,除李邺之外,再无一人能办到。

  他稍微休整片刻,开始向山岩上爬去。

  对岸,所有将领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大将们都知道渡河的艰难,从未听说谁能渡过播密川,不过,将领们并不知道难到什么程度?

  封常清暗暗懊悔,早知道就不该让他去冒险,万一他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自己怎么向高帅交代,这可是李相国的孙子。

  但后悔也没有用,封常清只得暗暗祈祷,李邺千万不要出事。

  就在这时,对面忽然出现了亮光,众人一起激动得大喊起来,“有火光,他过去了!”

  封常清大喜,真是天助他成功也!

  封常清反复考虑后,决定分兵两路,一路由大将白孝德率三百名胡兵和千头骆驼假扮商队,袭击哨卡,务必将哨卡和北岸藤桥上的吐蕃军一网打尽,另一路就由李邺负责夺取藤桥南岸,防止吐蕃军斩断藤桥。

  被黄金城的吐蕃军发现倒是次要,保住藤桥才是重中之重。

第226章 勇夺险堡(中)

  发动袭击的顺序首先是南岸的李邺要干掉守藤桥的吐蕃士兵,然后才是白孝德的行动,这个顺序千万不能颠倒。

  四更时分,李邺抵达了南面桥头,他观察片刻,南面桥头一共有六名吐蕃士兵,在桥头上来回巡逻,桥头旁边还有一顶帐篷,估计帐篷里还睡有吐蕃士兵。

  怎么才能一口气干掉这六名吐蕃士兵?当然是用飞刀。

  李邺慢慢靠近了藤桥,藏身在一块大石背后,距离最近的一名士兵约一丈,距离最远的一名吐蕃士兵约三丈,这个位置不错,李邺将一块天然黄金扔了过去,然后耐心等待时机。

  不多时,一名吐蕃士兵忽然发现了地上的天然黄金,他顿时又惊又喜,喊出声来,“是金子!”

  旁边另外两名士兵连忙跑过来查看,三人聚成一团,机会来了。

  李邺闪电般射出三把飞刀,在桥头上的三名吐蕃士兵在极短的时间内咽喉中刀倒下,另外三名士兵还在查看黄金,没有发现异常。

  李邺拔出战刀瞬间靠拢,一道寒光闪过,两颗人头同时落地,另一人大吃一惊,不等他反应过来,李邺的战刀已切断他的脖子。

  只在兔起鹘落之间,六名吐蕃士兵被他干掉了,李邺随即摸进了大帐,只片刻,里面传来几声闷叫,正在熟睡中的四名士兵都被他斩断了脖子。

  十名士兵被干掉了,李邺拾起吐蕃士兵的火折子,迎风甩动,火点燃了,又熄灭它,如此三次,给对面传去了清晰的信号。

  白孝德带着数百头骆驼队向哨卡走去.

  安西军中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存在,那就是番军或者叫胡人军,顾名思义,它就是军队中的安西胡人,人数大概在五六千人左右,主将正是白孝德,白孝德本身也是胡人,他是龟兹国王子,骑射十分强大,擅使两支短矛,有万夫不当之勇。

  白孝德率领三百名番兵装扮成粟特商人,每个人都穿着宽大的白袍子,牵着满载货物的数百头骆驼靠近哨卡,骆驼和货物是真的,是他们问粟特人借来,走在最面前的也是粟特商人,史莱特林,他不仅拿出了自己的骆驼和货物,还冒险走在最前面,搞不好就会被吐蕃人一刀杀死。

  当然,史莱特林也有好处,封常青给了他一张免税单,明年他运来大唐的货物就可以免税,虽然只有一次,但也有好几百贯钱。

  更重要是,干掉了吐蕃哨卡,他的几百头骆驼就不用交过路钱了,那也是好几百贯钱。

  “站住!”

  有人大喊一声,说的却是汉语,很多吐蕃士兵其实都是河湟地区的吐谷浑人,会说一些汉语。

  几名吐蕃士兵奔过来,打量一下驼队问道:“哪里的商队?”

  “小史国的商队!”

  “不管哪里的商队都要交税,一头骆驼一枚金币,或者一贯铜钱。”

  史莱特林无奈,只得拿出一袋金币,“一共五百头骆驼!”

  “等一等,清点完再交钱!”

  十几名吐蕃士兵向后面奔去,白孝德给手下使个眼色,机会来了。

  三百名士兵脱掉长袍,一起动手,十几名清点骆驼的吐蕃士兵率先遭殃,被乱刀杀死,史莱特林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动。

  白孝德抽出两根精钢短矛,率领五十名士兵向藤桥杀去,藤桥上有十五名士兵,分为内外两层,站在口子上的十几名吐蕃士兵躲闪不及,瞬间被白孝德刺杀了五名,其余几名士兵也全部被唐军士兵干掉。

  在桥上巡哨的三名吐蕃士兵见势不妙,掉头便向南岸狂奔,大喊大叫。

  这就是封常清最担心的一幕,他们能杀掉桥头士兵,但必定会惊动桥上的巡逻士兵,射箭也来不及,唯一的办法就是李邺提出的,先干掉桥南岸的士兵。

  白孝德没有追赶三名士兵,藤桥距离黄金堡还有一里,他们的大喊大叫惊动不了黄金堡守军,只能提醒对岸的李邺。

  他转身大吼一声,双矛如两道闪电,瞬间刺穿了挥刀向他砍来的吐蕃百夫长胸膛,百夫长倒地毙命。

  藤桥南岸,李邺半跪在桥头,拉弓如满月,三支狼牙箭强劲射去,三名奔跑而来的吐蕃士兵被三箭爆头,当即摔下了藤桥。

  战斗很快结束了,一共二十五名吐蕃士兵被杀或者被俘。

  唐军立刻进行审问,得到了今晚的入城口令,但还是发现了一个百密一疏的漏洞,吐蕃士兵并不完全在哨卡上,为防止粟特商队绕过哨卡,还有吐蕃士兵去别处拦截。

  封常清把这一点漏掉了。

  北岸应该是二十八名吐蕃将士,一名百夫长加上二十七名士兵。

  但现在少了三人,白孝德立刻向封常清禀报,“长史,少了三名吐蕃士兵,据审问招供,这三人是去搜寻偷过境的商队,在北面很远之处。”

  封常清看了看天色,天已经快亮了,他们没有时间再拖延下去。

  封常清当即立断道:“你带三百士兵去搜寻着三名士兵,其他人依旧按照原计划行动。”

  守黄金堡的吐蕃将领是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叫做论婆偌悉,出身吐蕃贵族,他因脾气暴烈而得罪了吐蕃大将达扎路恭,被贬到大勃律,还是因为脾气太坏,又被大勃律的吐蕃主将打发到黄金堡。

  此时,论婆偌悉正好在城头上巡视,忽然得到消息,北岸守军抓住了两名唐军斥候,他连忙走到城门前向下探望,只见十几名手下押着两名披头散发的唐军士兵,唐军士兵双手反绑,他看了片刻,没有看见北岸的主将,按理应该是百夫长回来向自己汇报才对。

  他又回头问道:“口令问过了吗?”

  “启禀将军,口令没有问题!”

  论婆偌悉高声问道:“你们百夫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