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465章

作者:冥狄z

  子襄看向孔鲋,犹豫片刻,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木然的摇摇头道:“兄长多心了,我们现在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我又能猜到什么呢?不过兄长不要对陈余抱有太多希望,他应该不会对我们如实说的。”

  闻言。

  孔鲋眉头一皱。

  他自然察觉到了子襄的异样。

  只是见子襄脸色这般难看,最终还是没有问出口。

  渐渐的。

  屋内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

  另一边。

  在士卒破门而入之后,很快便发现室内空无一人。

  杨武回去禀报道:“禀秦尚书令,孔门弟子不知何时听闻了消息,现在已经悉数逃逸,孔里空荡荡了无人迹,下吏已派人去四处搜查。”

  秦落衡眉头微蹙。

  他隐隐察觉到一些不对。

  孔子旧垣中灯火通明,说明之前里面是有人的,但里面现在空无一人,这分明是孔鲋等人提前得知了消息,中途逃逸了。

  他自得令后,并未对士卒说过此行目的,唯有到了孔里附近,这才把此次的目的告知,孔鲋等人是如何知道自己的目的的?

  秦落衡道:“孔府内可见可疑之物?”

  杨武道:“并未见到,下吏觉得事有蹊跷,孔族加上孔门弟子,人数多达千余人,如果没有人通风报信,不可能这么快就全都疏散逃离。“

  “下吏认为,中途有人消息泄露了。”

  秦落衡神色微凝,他很清楚,他所带领的士卒,没可能泄露,那唯一有可能、有机会泄露的便是巡狩的官员,那此事牵涉就比较严重了。

  他道:

  “此事暂时不多追究。”

  “你现在立即通知当地官府,于四处设立关卡,严密搜捕孔族及儒家弟子,他们应该没有跑多远。”

  杨武忙道:“诺。”

  秦落衡策马望着前面空荡荡的庄院,冷声道:“孔府儒家,你们终究还是选择站在大秦的对立面,也终究还是选择了跟秦政为敌,汝等既然执意要为乱天下,那就不要怪我秦落衡不讲道义了。”

  “来人,先开孔府石墙,毁其院。”

  “今夜孔府除名!!!”

  片刻之间。

  火光四起,上百甲士在工师的指点下,开始发掘孔府内所有的墙壁,不到两个时辰,孔府院外的墙壁就已全部轰然倒塌,只留下满地尘土灰烬。

  而最先在府内搜索的士卒,已把府内收集的东西全部整理完毕。

  只有数百卷农工医药中树之书,未见一卷诗书典籍。

  固把此事告知给了秦落衡。

  闻言。

  秦落衡脸色更显冷峻。

  他端详一阵,冷笑道:“看来儒家也学会了疑兵欺诈,狡兔三窟,在各地广开私学,广授诗书,在孔子故居却是片言不留,这足以明证儒家的言行不一,实乃大伪欺世之盗也!”

  “继续!”

  “我倒想看看,孔府倒塌后,儒家还有何等行骗小伎。”

  一时火光再度大盛。

  固迟疑片刻,低声道:“尚书令,下吏认为只是毁孔府已不足够,陛下之意是让我们擒拿儒家孔门弟子,以此威慑天下不法宵小,我们虽星夜兼程,但此刻却是人影未见,此次行动恐怕要落空了。”

  秦落衡点了点头。

  说道:

  “我又如何不知?”

  “我们此行目的,在赶到孔里之前,连你,我都未曾告知,孔府的人又因何能知晓?”

  “孔府在此地是一个大族,更有不少学子在此地上课,但此时都一并逃离了,或许孔族的人在上次孔鲋等人逃逸后,就已经做了部分疏散,但半年过去,孔族的族人应该会回来一些,然现状呢?府内空无一人。”

  “甚至连书籍都未曾有遗漏。”

  “这其实足以说明,孔府早已知晓此事,提前就做好了逃离准备。”

  “有心算无心,我们又岂能成功?”

  “尚书令认为有人对孔府的人通风报信?但此前除了尚书令,并无人知晓此行目的,那便只可能是......”固满眼骇然。

  秦落衡冷声道:“不管是有人通风报信也好,还是孔府的人机敏察觉到了异样,他们实际逃亡的时间都不会太长,而且上百号人,就算是藏在山里,也是个不小的数量,他们能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辈子。”

  “你即刻书一份告示,张贴于县邑,将儒家罪行告知于众,同时告诫地方民众,凡是知情不报,或者刻意包庇贼犯者,弗诣吏,皆有罪!”

  “诺。”固连忙领命。

  不过对于自己做出的吩咐,秦落衡并不认为会奏效。

  儒家对孔里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就算民众畏惧秦律,只怕最终还是不会将孔门的人供出,他此行的缉拿只怕真的要落空了。

  望着眼前越燃越烈的火光,秦落衡神色变得异常冷清。

  他其实在来的时候,还有些犹豫,对于儒家,他其实还是心存一丝念想,毕竟后世受到儒家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他其实是不愿见到儒家因此消亡的。

  但此刻。

  他这丝念想消散了。

  因为儒家的触手实在太长了。

  甚至已影响到了朝堂。

  现在的儒家甚至还不是显学,就已有如此恐怖的影响力,而且儒家的野心实在太大了,大到让秦落衡有些不安。

  又过了数时辰,天色已大白。

  原本占地广阔的孔府已化为了一片灰烬。

  秦落衡站在孔府外站了一夜,亲眼目睹着孔府的消失。

  在孔府彻底化为灰烬后,杨武凝声道:“尚书令,孔府的墙壁都已全部推倒,但并未发现其他任何书籍。”

  秦落衡没有回话。

  自语道:

  “据我所知,孔府自孔子逝去后,虽几经周折,但孔族一直都扎根于此地,并未有过迁移,距今孔门已有九代,且大多儒家之士都会前来吊唁孔子,每每到来,都会赠与孔门一些书籍,数百年下来,经卷只怕早已充栋盈车。”

  “如此庞大的简册,孔门何以能尽数背走?”

  固皱眉道:“也是,然,这成千上万卷简册,孔门又会将其藏匿于何处?甚至是不会担心这些经卷失窃失盗?”

  杨武看着两人,一拱手道:“下吏倒是有一想,孔府虽大,但其实并不是很容易藏书,也很容易被人发现,昨夜我问过鲁县县令,县令言道,孔子冢其实大如小山。”

  “杨百将之意,书藏在墓里?”固神色微动。

  杨武道:“下吏确实有此想法。”

  “据说孔子陵墓占地百余亩,正在孔子的旧居之下,其地上地下均有石室,素不引人注意......”

第374章 羞恶之心,义也!(四千字)

  “然则,掘孔子墓妥当么?”固神色略显犹豫。

  “有何不当?!法儒本就不想容,孔子又为儒家开派之人,若任由孔子陵墓存在,假以时日,定还会有儒生前来探望,久而久之,儒家在此地的影响力不仅得不到遏制,反倒会进一步得到提升,再则,孔里还有比老夫子墓藏书更为便当的吗?”杨武一脸漠然。

  作为行伍出身,他从不避讳这些。

  也不可能忌讳。

  固道:“战国以来,业已有人呼孔子为学圣了,尤其齐鲁之士,更是尊孔,若是我们把孔子陵墓掘了,只怕会激起地方民众不满。”

  固有些担忧。

  他为法家之吏,对儒家并无好感。

  但自古以来,华夏都禀承死者为大,他虽对孔子并无多少敬意,只是对掘墓总的而言,还是不太认可。

  此番举动有些过于野蛮残忍了。

  他们此行为的是抓儒家之人,以及搜查有关藏书。

  而今把注意力集中到掘墓上实有些不妥。

  杨武冷声道:

  “国事以法为重,固你若觉得不妥,大可不参与,掘墓之事,我来做。”

  “我偏生要看看,这所谓的‘学圣’,有多神圣,而且我以前听人说过,孔子所谓的圣人之名,本就是儒家弟子自封的,即是说,孔子其实就一常人,根本就不值这般称谓。”

  杨武把一切大包大揽了过来。

  秦落衡就在一旁听着。

  他看向不远处的树林,目光有些凝重。

  掘墓?

  他其实并未想过。

  而杨武的话,却是让他意动。

  齐鲁相比山东其他郡县,受儒家的影响更深。

  而孔子墓的存在,已成为了不少儒家学子‘朝圣’的地方,孔子墓只要还在,儒家的影响力便很难得到彻底根除,而今大秦与儒家已经决裂,彻底撕破了脸,今后朝廷一定会对儒家大肆封杀围堵,若是孔子墓还在,朝廷对儒家的一切针对,反倒是在‘提纯’儒家学子。

  其中利弊,他却是要仔细权衡。

  良久。

  秦落衡终于下定了决心。

  “一路奔波,加上连夜焚毁孔子旧垣,士卒业已困乏,先回去稍作休整,待午后......先开孔子四周围建之墙,再开墓!”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