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319章

作者:冥狄z

  李斯道:

  “回陛下。”

  “此次盛会共有五千四百七十五人作试。”

  “经由王老丞相,隗老丞相,顿弱御史大夫及臣不间断审阅,一共择出了九十六名名士,这些士子都为才能卓绝之人。”

  “本次盛会人才之济济,可谓是空前绝后。”

  “而参与盛会的士子之多,也可谓是有史之最,比魏国早期的‘西河之学’以及稷下学宫的士子都要多上不少。”

  “当年的西河之学,稷下学宫,参与的士子,鱼龙混杂,虽有不少名士,但数量并不多,跟此次大秦之盛况,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此正代表着大秦文运昌盛!”

  “臣为陛下贺!”

  嬴政冷哼一声,冷声道:“这些人恐怕不少都有更名换姓吧。”

  李斯道:

  “回陛下。”

  “臣对此却是不知。”

  “但以臣之见,恐怕确实如此。”

  “大秦本次虽对这些士子广开言路,但天下士子以往大多轻秦,就算朝廷特许开恩让他们参与,他们恐也不敢显露真名。”

  嬴政道:

  “朕早就猜到了。”

  “你既然对这些盛会有这么高的评价,那就给朕好好说道说道,究竟是那些人能入你李斯之眼,朕顺便也想听听,你们对这次盛会,士子的择选标准是怎样的。”

  李斯苦笑道:

  “还请陛下恕罪。”

  “臣......臣只负责审阅,并不知纸张上具体的对应之人,陛下让臣说出入选的名单,臣却是能直言一二,但让臣说出具体的士子,以及他们具体的作试文章,臣恐不能如陛下之愿。”

  嬴政眉头一皱,疑惑道:“你们真没看他们的名字?”

  李斯摇了摇头。

  说道:

  “臣等确实未曾一观。”

  “这次盛会的参与人数规模空前,我跟朝堂的三位诸公,是片刻不得闲,一直在伏案评阅这些士子所作经文,未曾有任何懈怠,这才堪堪在辰时之前,将所有士子的评级评出。”

  “再则。”

  “秦落衡对士子经文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不仅在上面盖了泥印,在名字处盖了木板,还特意钉上了不少的铁钉,就是以防中途有人拆开,杜绝徇私舞弊的情况出现。”

  “秦落衡如此谨慎小心,臣又岂敢生出小人之心?”

  “而且这次盛会关乎大秦颜面,臣何以敢行这等小人之策?臣跟王老丞相等人,从未想过观看士子名字的心思,请陛下明鉴。”

  嬴政微微额首。

  笑道:

  “这小子倒是防的严实。”

  “但理应如此。”

  “大秦既对外宣称要公平公正,自当要言行合一,你们的所作所为无任何问题,是朕小人之心了。”

  李斯惊惶道:“臣绝无此想法。”

  嬴政轻笑一声道:“你既不知他们名讳,那朕就不问这些了,你给朕说说,他们所著经文中,何以让你让他们入选,让朕也听听,他们是不是真为大才之人。”

  李斯道:

  “臣定知无不言。”

  “这次入选的九十六名名士,可谓各有春秋,他们所著经文,类别各有不同,有讲处事之道者,有讲经略文章者,亦有感叹生不逢时者,种类繁杂,但都有独特见解。”

  “可谓是百花齐放!”

  嬴政略一沉思,缓缓道:“当年博士学宫建立,他们中有多少人受到过朝廷征召。”

  李斯面色一沉。

  凝声道:

  “回陛下。”

  “只有不到二十人。”

  “当时天下刚一统,朝廷对士子的认知不充分,所以才导致当年只有不到二十人的名士受到了征召。”

  闻言。

  嬴政冷笑道:

  “你不用多说了。”

  “朕当年以高官厚禄待之,他们全都选择隐匿逃亡,而今朕不给官职俸禄,他们一个个又全跑出来了,甚至那些名声不显的人,这次也敢抛头露脸了,大秦对他们的吸引力,还不如一场盛会吗!”

  李斯颤巍不敢言。

  嬴政冷哼一声,平复了情绪。

  继续道:

  “罢了。”

  “他们既不愿仕秦,朕也不去勉强。”

  “你全程审阅了他们所著经文,你就跟朕说说,他们文章的精要之处,朕倒想看看,他们是何等才识,竟敢对大秦置若罔闻。”

  李斯道:“诺。”

  李斯沉吟片刻,沉声道:“臣脑海中有印象的经文不少,但给臣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这几个。”

  “其中一个当为一老者所著。”

  “其在经文中写道:‘年年岁月催己老,功名万里他身找。论及名士古来多,皓首全终知多少。’”

  “臣若非得陛下赏识,恐也跟这人一般,终生碌碌无为,只能徒叹皓首白头,臣对这几句感触越深,也愈发对陛下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

  “陛下知人善用,乃众臣之福!”

  嬴政依旧面无表情。

  李斯眼皮微微一跳,继续道:“再则便是一名道家士子所著,其言道:‘天道有常,无往不复!易曰:时有否泰,用有行藏,一时之制可反为用,一时之吉克反为凶。’”

  “还有。”

  “知者决之断也,疑者事之害也,审豪氂(mao)之小计,遗天下之大数,智诚知之,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

  “......”

  李斯对此是信手拈来,念诵时更是头头是道。

  洋洋洒洒说了近十人文章精要后,李斯好似意犹未尽,继续朗声道:“这次盛会的士子中,有一人才华不浅,但似乎他对自己没有太大信心,因而写了一篇略显心迹之文。”

  “其言曰:宰相者,上佐天下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

  “有一人......”

  嬴政静静听着,暗暗摇头。

  李斯博闻强识不假,但他说的这些内容,恐怕是另有心思,他这是在暗搓搓的明示,他年岁不小了,早已明晰丞相职能,只是一直没得到正式的令书,在向自己吐苦水呢。

  想到这。

  嬴政就想到了王贲。

  王贲昏迷前,曾点评过李斯。

  王贲言:李斯斡旋之心太重,一己之心太过。

  这一点。

  他其实也清楚。

  只不过李斯的确是有大才之人,也的确为大秦立下过汗马功劳,这是无可置辩的。

  殿内。

  李斯的声音不绝如缕。

  又过了一刻钟,李斯的声音才停止,他的嗓子已有些沙哑,但脸色却十分亢奋,仿佛真为这些文章喝彩。

  嬴政道:

  “这些经文的确才具不凡。”

  “他们入选百大名士之列名副其实。”

  “诸卿这两日受累了。”

  李斯正色道:

  “这是臣之本分,当不得夸奖。”

  嬴政微微额首道:“这两日,审阅数千经文,也属实辛苦,先下去好好休息一下吧。”

  “诺。”李斯拱手:“臣告退。”

  说完。

  李斯缓缓退出了大殿。

  在快要走出大殿时,嬴政的声音传了过来:“老丞相的辞书已呈上来了。”

  李斯身形一顿。

  随即,快走了几步,走出了大殿。

  殿内。

  嬴政摇了摇头。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