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嫡公子 第113章

作者:冥狄z

  “儿臣既然知道,就绝不能容忍。”

  “大祸已经初现端倪,不察觉则已,既然察觉,儿臣又岂能坐视不管?听任民田流失?任由黔首变为奴隶?在儿臣看来,这流失的不仅仅是民众的耕田,也是大秦的民心根基。”

  “是帝国河山!”

  “儿臣恳请父皇彻查!”

  嬴政漠然。

  他看了眼手掌压着的奏疏,又看了几眼扶苏,眼中露出了一抹欣慰之色,考校道:

  “你既然知晓了此事。”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解决这事?”

  扶苏字斟句酌道:

  “儿臣确有一些想法。”

  “在儿臣看来,当下朝廷要做的是试探虚实深浅,儿臣建议当先令黔首自实田。”

  “让黔首自报田亩,以此减轻黔首负担。”

  “二来,派人深入郡县暗查,清楚兼并真相,其中要查清楚的当为买卖田产之书契。”

  “有了这些买卖田产之书契,就能将这些世族豪强绳之以法。”

  “三来......”

  “会同廷尉府密商根除兼并之新田法!”

  “儿臣看来,想要根除兼并,只能依靠律法,不过眼下山东郡县土地兼并的实情还未得知,还需要暗中绸缪,等时机成熟,再相机推行。”

  “请父皇明鉴。”

  “令黔首自实田、暗查、拟法。”嬴政目光微沉,眼中露出了一抹赞许之色。

  “你说的令黔首自实田,也算是前所未有的创举,理政能出新,你比以往进步了不少,但这诏令朕暂时不会下,有的决策,并不是那么容易下达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你的建议朕会让朝臣讨论。”

  扶苏面色一喜道:

  “儿臣感恩。”

  “儿臣想向父皇请令。”

  “儿臣想去地方暗查土地兼并,请父皇恩准。”

  “查土地兼并?”嬴政蹙眉。

  扶苏道:

  “儿臣为父皇长子,现今地方出现了如此恶劣的事,儿臣若是置之不理,那实在与儿臣本心不符,儿臣想要去地方,想要去见识一下地方的恶政。”

  “若是父皇准许,儿臣也想在地方田制上做些尝试,尝试去解决地方的土地兼并问题。”

  “若是能成,则可推广全国,以解黔首之苦。”

  “若是不成,扶苏甘愿受罚。”

  “请父皇明鉴。”

  说完。

  扶苏长拜及地。

  嬴政摇头道:“你以往是处理过不少政事,但从未涉足过田事,你这冒然去到地方,暗查田事,险!”

  “不准!”

  扶苏俯地道:

  “国有隐忧,舍我其谁?”

  “儿臣为父皇长子,岂能不晓民间世事?”

  “儿臣以往的确没有处理过田事,但儿臣不惧,现今失田一事尚未成风,一切都还在可控范围,儿臣相信,只要儿臣深入地方,探查实情,就可以把这事解决好。”

  “儿臣深知父皇的关护之心。”

  “儿臣已非是昔日的懵懂孩提,理应为父皇、为大秦做出自己的贡献。”

  “请父皇恩准。”

第109章 老丞相王绾!(求订阅)

  日中时分。

  嬴政伏案批阅着奏疏。

  扶苏呈上来的奏疏,一直摆在案上,他却是一眼未看。

  等批阅奏疏有点困乏时,嬴政才停下笔,翻开了扶苏呈上来的奏疏,看着上面的内容,他把案上的另外几分奏疏分开,若是细看,却是能发现,奏疏上面的内容几近相同。

  嬴政皱眉道:

  “使黔首自实田?”

  “近日不断有大臣上疏清查土地兼并,芈宸还直接让扶苏进谏,这件事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扶苏也有些太亲信他人了!”

  “但这些奏疏的内容非假,山东各郡县的确土地流失严重,不少郡县的郡守和县令都有过上书,扶苏既然想去地方,那就随他,顺便也让朕看看芈宸等人打的什么主意。”

  这些大臣的上疏,嬴政本能的感觉不对。

  这些人太默契了。

  他们呈上来的奏疏内容几近相同,他当初的确意动,但后面思索了一下,还是刻意压下了,结果越来越多的大臣呈上了奏疏,现在芈宸还去说动了扶苏。

  这更是让嬴政迟疑了。

  大秦实行的是耕战,土地是大秦的国本。

  当年李信伐楚失利,朝堂震动,他为了平息各种非议,亲自去请老将王翦出山,当时王翦多次请求赐予田宅,他都一一准许了,不过王翦请求的田宅却是与常人不同。

  他要的是专属于王氏的土地!

  即要土地永久产权。

  这已经违反了律令,但当时迫于形势,他还是答应了。

  这是他第一次在田地上破例!

  也是唯一一次。

  但现在......

  越来越多朝臣上疏土地相关的事了。

  这让嬴政警觉。

  就在嬴政思索这些大臣的用意时,殿外有宦官来报,丞相王绾求见。

  嬴政也是立即宣见。

  进到殿内。

  王绾俯身道:“臣王绾拜见陛下。”

  嬴政轻叹道:

  “老丞相何须这么多礼?”

  “快快请起。”

  王绾颤巍的站起身子。

  嬴政朝四周挥了挥手,当即屏退了大殿内的吏员侍从,殿内只余君臣两人遥遥对案。

  王绾已年过七旬,一头霜雪。

  沟壑纵横的脸上,已经布满了紫黑的老人斑,常年的宵衣旰食,让他的身躯十分的消瘦,仿佛是一具干枯的身架,挑着一领空荡荡的官袍,让人不禁暗叹岁月无情。

  不待嬴政开口,王绾就拱手道:“老臣的辞官书,已经于数日前呈交给陛下了,老臣年高力衰,在职在政已经多有不便。”

  “是以请辞,万望陛下见谅。”

  嬴政沉声道:

  “老丞相领政十七年,此前又辅佐嬴政十余年,三十余年来,老丞相全力操劳,无一事不以国家为上,无一事不以秦法而决,这些年的劳绩功绩,丝毫不亚于王氏的剪灭六国。”

  “然则。”

  “丞相辞官,委实非同寻常。”

  “天下方定,一切才刚步入正轨,丞相这时辞官,对朝堂的影响实在太大,朕必须慎之又慎。”

  “朕也不瞒老丞相。”

  “开春之后,朕就会发兵北伐匈奴,而丞相在夷灭六国时,就负责各种物资调度,现正值军事大动之际,丞相若是突然辞退,朕心中实在有些不安。”

  “朕知丞相年迈,但朕也有难言之隐。”

  “再则。”

  “老丞相一退,隗壮丞相也会退,其他的老臣也会跟着退下,没有你等老臣替朕分忧解难,朕也唯恐会顾此失彼。”

  “朕希望老丞相多留一段时日。”

  “至于政事,老丞相可以先移交给李斯等人处理,等他们熟悉了丞相府的政事处理,到时老丞相再请辞,朕定欣然同意。”

  王绾轻叹道:

  “老臣,谢过陛下。”

  “听陛下所言,陛下欲以李斯为相?”

  嬴政略做沉思。

  点头道:

  “老丞相相问,朕就如实告知了。”

  “朕的确欲以李斯为相,李斯这人有才干,但心思有时不正,他不适合当总领百官的右丞相,只适合为执行政事的左丞相。”

上一篇:武道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