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727章

作者:臊眉耷目

“臣袁谭,拜见陛下!”

刘琦慢步走到了袁谭的面前,在他叩首的正前方站定,他低头看着袁谭,嘴角勾勒出了一丝浅浅的微笑。

“袁校尉大半夜的,不在自家府宅中休息,怎么跑到朕这里跪着来了?还淋了一身的雨?这让朕情何以堪。”

袁谭的眼睛此刻正对着刘琦的靴子。

看着刘琦的脚面,袁谭咬牙切齿,恨不能一刀扎到刘琦的脚面上。

他分明就是故意让自己在这里挨浇受冻的。

心中虽然愤恨,但袁谭表面上却不能有所流露。

他深吸口气,然后竟然‘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陛下,您终于肯见臣了!”

这一嗓子,饶是久经风浪的刘琦,也有些被他喊懵了。

刘琦呆愣了一会,随后方才道:“朕适才处理公务,国事繁忙,本已让黄门传话,令你先回去休息,择日再行传召,怎奈批完公务之后,黄门告诉朕你并没有离开,朕这才带人亲自来看你。”

说到这,刘琦不满地转头看向身后的宦官,怒道:“袁公子在此长跪不起,尔等怎么不早报于朕!”

这话问的就有点不太讲道理了。

关于袁谭前来拜见刘琦的事情,黄门也不是跟他说了一次两次了,只是刘琦一直拖到现在才来见他。

但陛下说你没告诉,这些宦官又怎么敢反驳呢?有些苦水,自然而然的就得是他们往肚子里咽。

当下,便见几名黄门连忙在雨水中跪下,连连向刘琦告饶请罪。

刘琦深吸口气,不满道:“罢了,事到如今,朕再责怪尔等,又有何用?还不快扶袁校尉进殿去,没看见他都冷成什么样子了!”

“诺!诺!”

一众黄门不敢耽搁,急忙手忙脚乱的将袁谭从地上搀扶起来,送往刘琦批阅公文的殿中。

刘琦命人端上了热汤,为袁谭驱寒,并着人带来方巾以及干净的衣物。

袁谭起初不敢受领,刘琦则是逼着他换上。

就算是他年轻,身体硬朗,但穿着潮湿的衣服,万一受凉了,着了风寒再治不好……

他死不死倒是不碍事,但问题是他绝对不能死在雒阳。

袁谭换了衣服,喝了热汤,又在殿中烤起了火盆,精神头明显比适才要强了许多。

“袁校尉,你深夜来此,到底所谓何事?”刘琦看袁谭有了精神,方才问他道。

袁谭站起身,再次来到刘琦的面前跪下:“臣特来请陛下相救!”

“救你?”刘琦眉头一皱:“这雒阳城中人,有谁敢对你有不轨之举?”

袁谭摇了摇头,道:“取我性命者,非在雒阳,而是在河北啊。”

说罢,又重重地叩头,一边叩一边道:“父亲欲立三子为家公,继承袁氏家业,我身为嫡长,日后若是回了河北,必是死路一条,袁某无处藏身,前途堪忧,只求陛下大发慈悲,救我一救!”

刘琦有些无奈地笑道:“袁本初让何人继承基业,这是你们袁家自己的事情,朕如何能够救你?再说了,袁本初虽废长立幼,但在朕看来,你毕竟是他的儿子,他也不能因为偏爱幼子,而随意取了你的性命,那岂不是与畜生无异了?”

袁谭叹息道:“父亲纵然不取我命,但若等他百年之后,后母和三弟岂能容我?陛下难道不知,这天底下被废的嫡长子,十个有九个,都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刘琦闻言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袁谭。

他转头对着旁边的宦官道:“再去给袁校尉取一碗热汤来。”

宦官随即领命,去取热汤了。

袁谭一脸期待的望着刘琦。

“袁校尉,不是朕不帮你,但是你仔细想想,你袁家如今与朕,是敌非友,虽然咱们两方前番罢战,各划疆界,交换人质……但这和平你觉得会长久吗?朕与你们河北袁氏早晚必有决战,朕在这个时候帮你,又有什么好处?”

袁谭急忙道:“陛下所言,臣尽知晓……陛下,臣如今已是心如死灰,对袁家再无奢望,我只求保全性命,不为后母和幼弟所害,只要陛下愿意帮臣,臣愿意归顺陛下,从此为陛下驱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说罢,便见袁谭又是重重的一叩首道:“还请陛下帮臣一帮吧。”

“你的意思,是你愿意帮朕?”刘琦眯起眼睛。

“是!”

“呵呵,正是无利不起早,你如此热心的帮朕,终归得是有所图吧?”

袁谭忙道:“陛下圣明,若说袁谭心中没有一点念想,按断断然是不可能的,只是如今像是父亲一样,带甲百万称雄一方,这对我来说已然是不可能的了,但袁氏的家公,臣自认为臣还是能够坐得的……臣愿意帮助陛下一统天下,却也希望陛下能够让臣继承袁氏大位,成为陛下身边的股肱之臣!”

“当袁氏家公?为朕效力?”

袁谭一个劲地点头道:“是,是!就像是从父那般!”

袁谭所说的从父,指的就是中风偏瘫的袁术。

“这事,且让朕再好好琢磨琢磨。”

袁谭见刘琦犹豫,知道他心中有点惦念,急忙一个劲的叩首道:“陛下!臣是一片真心,只求陛下能够收臣在麾下,臣一定尽心竭力的为陛下办事,袁氏的资源,臣也一定任凭陛下所用,绝无二话。”

眼看袁谭一个劲的对着自己叩头,刘琦的心中也有点感动了。

当然,只是感动袁谭演戏演的真好,其他的并没有什么感触。

“好了,你起来吧。”

“陛下不答应臣,臣绝不起来!”

“你这是在威胁朕?”

袁谭一下子停住了动作。

刘琦笑了笑,冲着袁谭伸手道:“你先起来吧,有什么话,起来后再说。”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让他回来吧

刘琦虽然没有直说同意袁谭归降,但他的意思却已经是表现的比较明显了。

要是仔细听他的语气,就会发现刘琦的语气多少已经松口了。

不论如何,这对袁谭来说,就是一个好现象了。

他趁热打铁,一个劲的冲着刘琦哀求,恳求刘琦帮自己的忙,自己日后定当结草衔环以报。

最终,刘琦的语气有了松动,他答应了袁谭的请求,说愿意帮他夺取袁氏家公之位,只是要求袁谭,不要忘记了今日的承诺。

袁谭闻言大喜过望,一个劲的拜谢刘琦。

但他心中却不对刘琦有任何的感激之情,因为他知道,刘琦只不过是在利用他分化袁氏,但自己何尝又不是在利用刘琦呢?

“你回府之后,要谢绝见客,卧病不出,朕这边自然会派人去邺城与袁绍交流。”

袁谭一时有些没理解上去。

他疑惑地向着刘琦拱了拱手,道:“敢问陛下,为何要让臣装病?”

刘琦淡淡一笑,道:“朕不可能凭白无故的将你放回邺城吧?朕总需要个理由用你将朕的二弟换回来……但好端端的,此时为什么又要换回人质?你觉得袁本初不会怀疑吗?除非你病的非常严重,已经不适合继续在雒阳为质了……这点道理,想不明白?”

袁谭闻言恍然而悟。

他急忙再度向刘琦叩拜,随后告辞离去。

……

入春之后,刘琦派年轻的蜀中士人秦宓为使者,代表自己前往邺城,与袁绍商议交换人质的事情。

秦宓到了邺城,向袁绍介绍了一下袁谭如今的状况,言袁谭自去年入冬时节,便咳嗽不止,风寒不愈,雒阳方面虽然派了不少的有名医师为他诊治,但收效甚微,好不容易挨过一个冬天,如今袁谭的病情总算是稍有好转,但念及他身体羸弱,已经不适合在雒阳为质……而邺城和雒阳两方目下彼此各依疆界无事,倒是不如早早换回两方人质,让刘表和刘琮,袁绍和袁谭这两对父子早日相聚,以享天伦。

袁绍得知消息之后,默然无语。

他用手慢慢地拨弄着手中的简牍,一会打开一会合上,似显得有些心烦意乱。

随后,便见袁绍命人带秦宓去驿馆休息,他自己则是在做筹谋。

秦宓来邺城之后,虽然只是见了袁绍,但他代表刘琦交换人质的消息,却在邺城不胫而走。

在这邺城之中顿时掀起了一阵滔天巨浪。

以审配,沮鹄等为首的冀州名门纷纷前来拜访袁绍,请他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让袁谭回邺城,毕竟袁尚刚刚被确立为袁氏后继之主,此刻让袁谭回来,恐多生事端。

就连被袁绍迁入朝堂之中的汝颍一系人,也都不赞成让袁谭这个时候回来。

虽然就关系而言,袁谭比袁尚应该和他们更为亲近,但眼下袁绍已经确定了后继人选,因此那大家就要竭尽全力的保证邺城朝堂的安宁,不能让袁谭回来搅和刚刚稳定的局面。

而袁绍的后妻刘氏,也开始跟袁绍玩起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把戏……大有袁谭一旦真回来,她就悬梁自尽的气势。

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袁绍实在是有些头疼,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于是,他找来了两个人,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荀彧。

荀彧如今已经被袁绍调来邺城中枢,并任命为尚书仆射。

在听了袁绍的一番阐述之后,荀彧当即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丞相,眼下时局方定,邺城实不宜再起波澜,更兼三公子刚刚被推荐入朝,正是积攒名望之时,此刻让大公子回京,徒增隐患,此事还是暂缓为上。”

袁绍的表情似有些憋闷,半晌没有言语。

反倒是曹操开口了:“本初是觉得,对不住显思吧?”

袁绍闻言笑了:“知我者,孟德也。”

“说实话,本初……你让三郎继承家业,本就是不合规矩,长幼有别,况且显思平日里并无大过,更又大功,你何以如此对他?难道,就是因为三郎类父?”

袁绍深吸口气,道:“孟德,你想想我的身份,就会明白。”

曹操闻言一愣。

过了一会,曹操想明白了。

袁绍心中属实也有不甘。

他是小妾之子,是庶子,虽年长于袁术,但在继承权方面,却根本与袁基和袁术无法相比,为了能够给两个兄弟让位,甚至为了能够给他们腾地方,他这个小妾之子,还被其父袁逢过继给了从父袁成。

虽然袁绍混现在的不错,但这当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袁氏家族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需要牺牲一个子嗣去博一份大前途,而不论是袁基还是袁术,都属于嫡出,不能够去做这个出位之举,因而只能让庶子袁绍去做,为家族在外另谋一份出路。

这是一条极为艰险的路,失败了,死无葬身之地。

可袁绍却硬是成功了。

但他的这份成功之中,却有着许多的运气成分。

袁绍自己也明白他今日地位的来之不易,同时这么多年与袁术的明争暗斗,更是让他心中暗存了一口怨气。

那就是对长幼嫡庶继承权制度的怨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