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91章

作者:臊眉耷目

说罢,他伸手拍了拍马日磾面前那一大摞缣帛。

那动作很轻柔,但在对方看来,却重若千钧。

马日磾的表情彻底绷不住了,他终于露出了痛苦的神色。

“马公,千百年后,或许会有后人史学家,为你们平反,说你们确实不是想要推翻大汉朝廷,也不是袁绍篡汉的帮凶,但朕可以跟你打个赌,千年后,所有持此观点的人,所凭借的参照,绝对都是野史!不足矣成为正统话供……朕用性命担保,就在正史这一块,你们这些人,是生生世世的叛逆之贼,卑劣小人,没有一个可以翻身!!你信不信?”

马日磾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唯一能够支撑他不惧刘琦的信念,终于垮塌了。

“你,你……你好狠啊你。”

刘琦露出了笑容,道:“行了,话已经都说了,事也都办了,接下来该处理正事了……来人啊,把东西拿上来。”

话音落时,便有荆武卒端着一个托盘进了牢房内。

那托盘里,有一只酒爵,还有一条白绫。

“马公,朕思来想去,觉得还是给你个体面吧……毕竟,令先祖乃是经学大家,朕昔日也曾为经学士人出身,就当是尊敬先贤……当众受死莫如自我了断来的有尊严。”

说罢,刘琦伸手指了指托盘上两个东西,道:

“鸩毒!”

“白绫!”

“你自儿个选一个?”

马日磾呆愣楞地看着桌案上的两件要命的物件,突然起身。

他一个劲的摇头,头摇的如同拨浪鼓一样。

“不!老夫不死!老夫不死!老夫若死了,我们马家就完了,千百年都翻不了身了,那老夫就成了千古罪人了!老夫不能死!”

“你想那么多干什么呢?”刘琦摇了摇头,劝道:“人死了,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什么罪人不罪人的,那不都是后世人的一张嘴么?大家茶余饭后说说而已,你都死了,还怕人说?”

“老夫还真就是怕人说!”马日磾的状态显然有些疯狂:“老夫不死!老夫不死!”

“你说这人……”刘琦怒其不争的用手指点了点马日磾,又转头看向典韦:“咋一点骨气都没有呢?”

典韦呵呵一笑。

“确实是没骨气……陛下,要不臣帮帮马公?”

刘琦摇了摇头,道:“那不行,马公乃是鸿儒之后,其祖乃天下名师,是为我辈楷模,岂可肆意辱之?”

说到这,刘琦缓缓地站起身,对惊魂未定地马日磾道:“马公,朕尊敬你,给你这条路,但朕来日就要出征,前线还需要朕亲自去坐镇,朕没时间跟你们一直耗下去……朕给你一个时辰,想通了,自己了断自己,想不通……那一个时辰之后,朕就只能让典韦亲手送你上路了,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苦衷。”

说罢,刘琦冲着牢门外喝道:“来人啊……立香。”

栅栏外,荆武卒们抬来一个桌案,上面放置一鼎,鼎中插香。

这一香大概是一刻钟的时辰。

刘琦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做了一个‘八’的手势。

“八炷香,八炷香后,朕派人来收尸,马公……告辞了。”

说罢,刘琦扭头就走出了大牢之外。

而马日磾则是傻愣愣地站在牢房内,看着门外开始燃烧的香,嘴中不断地絮叨:

“老夫不死,老夫不死……就是不死。”

第九百七十四章 朕要杀的人,都该杀

牢房之外,刘琦端着酒爵,坐在一处静室内,轻轻地泯着酒水,定定的望着炉火中的火苗出神。

“陛下,四炷香了。”典韦在一旁对他沉声道。

“四炷香了?”刘琦从愣神的状态回过神来,看向典韦道:“死了没有?”

典韦摇了摇头:“没死,还在牢笼里转圈圈呢。”

刘琦闻言哈哈大笑:“四炷香都没下得去手,估计是不可能死了。”

典韦有些不解地看着刘琦:“陛下一开始就断定他不会自尽?”

“朕其实也说不太准,但朕想试一试,若是马日磾真的愿意自尽,那就任他去死吧,就当朕履行适才对他的许诺,算是给他这个马融后代一个礼遇。”

说到这,刘琦笑盈盈的又向酒爵里倒满了一盏酒。

“等再烧四炷香,朕进去与他聊聊。”

典韦低声问刘琦道:“马日磾若不自尽,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刘琦笑道:“他既不想死,又不想死后玷污清名,你说他还有什么路可以走?”

“陛下指的是……归顺?”

“不错。”

典韦恍然而悟:“原来陛下一开始,就是打算要来收服此獠的!”

“莫要如此说,人家好歹也是一方大儒,声名响彻关西,不可无礼。”

说罢,刘琦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道:“这一次审讯完毕之后,朕势必要血洗朝堂,清理反叛各族,这其中受到牵连的人,何止万计?虽然血腥……但朕不能给自己留后患,不得不杀……可一旦都杀了,只怕也会留下污名。”

典韦道:“陛下杀都是叛臣,而且还有这么多供词证据,如何还会留下污名?遗臭万年,也是他们。”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很多事情,都是不一定。”刘琦淡淡一笑,道:“士人的嘴,骗人的鬼,那些平日里自诩文人雅士的,一旦骂起人来,那一个比一个狠,有时候真的是能将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绿的,防不胜防。”

典韦不是很懂刘琦的话中之意,对儒林这方面的事情,他也并不很想懂的。

不过,典韦还是能够从刘琦的话中,听出一个关键的讯息。

“陛下是想用此人来证名?”

刘琦呵呵笑道:“典尉在这雒阳待了一阵,也多少懂的些朝堂中事了?”

典韦拱手道:“都是承蒙陛下栽培,平日里不吝赐教。”

刘琦背着手,在牢房中漫步,道:“虽然都是士人,但马日磾的身份和其他人不一样,扶风马氏名震关系,马日磾的祖父马融可谓天下名家,通各家学说,遍注群经,其门下徒子有千人之多,徒孙更是论以数万计……卢子干,郑康成皆是其门徒……而卢植和郑玄后又开宗立派,闻名天下,北方古文经士子又大半是其等门徒,刘备和公孙瓒也是卢植的弟子,这当中与马家牵扯到一块的士人,何其之多?”

典韦听的迷迷糊糊的,不过却抓住了个中的精要。

“陛下是想借赦免马日磾,来让与马氏有关系的那些士人,站到陛下这一边上来?”

刘琦摇了摇头:“他们不会站到朕这一面上来,但他们一定会支持马日磾所说的话。”

“别人不说,只说郑玄郑康成……马融乃其师也,马氏一门乃其师门,师门有难?你说他会怎么做?”

典韦是个粗人,这中间的道道不是很懂,于是便见他摇了摇头。

“师门这种关系,是撇不清的,马氏一门若是被拽下水了,郑门不可能一点打击不受,即使他能抗住,但他也不想面对师门是汉室正统叛逆这个事实,只要朕放过了马日磾,而认定马日磾是被其他的那些士人家族胁迫的,同时马日磾也自己愿意承认这个事实……那典尉觉得,与马氏沾染师生之门的那些学派……例如郑学一系,会如何说此事?”

典韦一边琢磨,一边犹犹豫豫地道:“别人不知道,反正、反正某若是郑玄……那、那肯定是说马家没反,他是被其他的士家胁迫的!这样郑门的名声就保住了。”

“郑门是如今天底下最大学派,各州各郡皆有研习郑学的士子,郑门的长者都这么说了,跟郑门沾亲带故的那些儒林士子和各家学派,又得如何说?”

“他们肯定是要跟着师门一起说啊!说马家是被胁迫的,是被其他那些人胁迫造反的。”

刘琦点了点头,笑道:“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典韦还是有些稀里糊涂。

“这跟陛下有什么关系?”

刘琦无奈地拍了拍他的手臂:“那么多大道理你都琢磨出来了,还差这最后的一點關键想不通?”

“嘿嘿,臣愚钝,請陛下指点。”

“马家是关中儒林大族,郑学乃古文经第一学派,北方民间士人十之有四五出自这两个学派,再加上与这两门同气连枝的,北方七八成的儒林风向都可掌握,他们若是都响应馬日磾的说法,说马家是被胁迫的,那是不是就等同于坐实了……这些供词,统统都是对的?”

说罢,刘琦从桌案上拿起了那些供词,轻轻地甩了甩:“那朕现在就算是认定了他们勾结袁绍,想要颠覆汉室江山,也不算是污蔑了吧?”

典韦目瞪口地看着他:“不,不算。”

“其实就是这么简单……朕现在要杀人,这一次朕要杀的血流成河,但朕不许任何人挑出朕的毛病,朕要全天下的文人,都认定,朕这一次杀的人,再多,那也统统都是该杀的!”

……

八炷香的时间过去了,牢房的门骤然打开了。

在里面已经不知所措的马日磾,被这一声响吓得浑身一个激灵,差点从原地蹦了起来。

他惊恐地转头看向从牢房内走进来的刘琦,慌张的神情尽皆表露无疑。

“还没死呢?”刘琦的眉毛一挑,似笑非笑地道。

“老、老夫不死!”

“用不用典尉帮帮你?”

“不!不行!老夫不死。”

刘琦轻轻地叹了口气,抱着膀子无奈地看着他:“马公,你这样让朕很难做啊。”

马日磾抿着嘴,一脸苦相。

半晌之后,却见他终于跪下,冲着刘琦低声道:“请陛,给臣一条明路,生路!”

“你真的想要明路?”

“罪臣,为了马家,想要!”

“朕若给你指明了路,那你可莫要反悔,不然下场怕是会更惨。”

“罪臣不会!”

“好,那朕就给你指条明路。”

第九百七十五章 缩短时间

两日后,刘琦离开了雒阳,再次转兵奔向了河南的战场。

袁绍和曹操还在那里与己方对峙,虽然有黄忠,吕布,张辽,高顺,太史慈,赵云,甘宁等名将坐镇,但自己不在阵前指挥,刘琦心中多少还是有些不安,毕竟事关重大,而且前线的战场还有袁绍和曹操这样的巨头在。

雒阳这边,刘琦在离开之前,将所有的事情交付给了尚书台处理。

首先,就是定罪。

所有参与这次事件的公卿士族,全部都定义成谋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