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60章

作者:臊眉耷目

这不是陷我们这些人于绝地吗?

有的朝臣公卿在进了自己的辎车之后,已经忍不住将脸埋入手掌中,开始低声哭泣。

真是碰见了猪队友啊。

活脱脱的被姓袁的给坑死了!

死倒是小事……问题是,挂着一个勾结逆贼的叛逆之名去死,这些自诩为清流的士人哪个能够甘心?

刘琦这是生生的抓住了他们的命脉。

……

很快,徐庶就在王子服和种缉的府邸,搜到了他们平日里所写的文书和所用的印鉴。

雒阳城中,学识渊博之人众多,想要确认刘琦所提供的书信的真伪,只是稍加检验,立刻就能得到结果。

而结果, 自然是不言而喻。

王子服和种缉,被定性为勾结逆贼的叛徒,直接被打入雒阳大狱。

同时,他们勾连袁绍的文书,也被刘琦毫不留情的公布天下,在各郡传发。

毫无疑问,这就算是彻底的遗臭万年了。

一系列雷厉风行的举动下,那些朝臣们的心开始慌张了。

王子服和种缉被刘琦拿下,而他手中一定还有别人与袁绍勾连的证据。

他下一个要对谁动手?

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河北那边又传来了消息。

背负了恶名的袁绍,为了快速安定河北时局,在河北大肆的清理与他不同路的那些门阀望族,手段颇为激烈。

袁绍在这种时刻做出这种事,更是让那些与他曾有过关系的朝堂官吏胆颤心惊,惶惶不可终日。

也不知道当初是犯了什么混,跟疯狗扯上了关系。

……

“咚、咚、咚、咚!”

太仆赵岐家的大门被人勐烈的拍打着,赵岐指派家人去开门,他自己则是义正言辞的站在大门口,额头上冷汗淋漓。

少时,大门被打开了,典韦气势汹汹的走了进来。

他的身后,还有五十名荆武卒。

赵岐轻轻地咽了下口水,小心翼翼地盯着典韦道:“典君来某府上,不知有何要事?”

典韦大咧咧的一笑:“奉命特来给赵太仆送礼!”

赵岐本以为刘琦是要用他与袁绍的书信来抓他的,不曾想却听到了‘送礼’两个字。

这是什么套路?

在赵岐惊讶的目光中,典韦拍了拍手,命人端上了两个大箱子。

他当着赵岐的面打开了第一个箱子。

那里面有一摞摞的简牍和一套绳索。

迎着赵岐的目光,典韦大嘴一裂:“赵太仆认的这些吧?”

他用手拍了拍箱子里的简牍,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

赵岐的眼皮子直跳。

他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些就是袁绍和自己往来的书信。

典韦又命人打开了第二个箱子。

这里面的东西就简单多了。

麟趾金,蜀锦,美玉……总之是一大箱子值钱的东西。

典韦伸手来回指了指两个箱子:“君侯有令,这两份礼,赵太仆可受一份!”

“选一个吧?”

赵岐是究竟朝堂的能臣,刘琦的意思他自然是明白的。

选那些简牍,他就等于不接受刘琦的招抚,那就自己用绳索把自己捆了,跟典韦去受审。

但若是选了那些财货蜀锦,那就是等同于收了刘琦的大礼,典韦自然会把他私通袁绍的书信带回去,但从今往后他就是刘琦的人了。

威胁!

这样的威胁,赵岐也受过。

例如董卓经常用生杀予夺作为要挟,想要控制这些朝臣。

但他从来没有得逞过。

如今刘琦也走了和董卓一样的道路。

但是他的道路却不同于董卓。

董卓杀了朝臣,自己是叛逆。

而眼下,刘琦则是亲手将叛逆的帽子要挨个往他们脑袋上扣。

偏偏你躲不了!

赵岐深吸口气,然后漫步走到了那装着财货和蜀锦的箱子前,将箱盖盖上。

典韦直接眯起了眼睛,伸手想要去拿那绳索。

赵岐转头笑道:“典君,烦劳告诉君侯,这份礼物我就收下了,那些简牍都是陈年旧物,要之无用,请典韦代为返还给君侯。”

典韦去拿绳索的手收了回来,他笑呵呵地望着赵岐:“赵太仆不愧为当朝重臣。”

便见赵岐冲着典韦拱手道:“请典君转告君侯,岐今日正在草拟劝进之书,联名朝中一干同僚,力保君侯登基,执掌天下,兴复汉室……至于宗庙不宗庙,过继不过继的,皆小事尔,当下还是以国家安危为重。”

……

除了典韦之外,此时,许褚,吕布,张辽,甘宁,黄忠,赵云等人都已经是带着和许褚一样的礼物,分别造访着朝中的诸位大佬。

第九百二十七章 风向

刘琦手下的将领们带着那一份份和袁绍勾结的书信,去往朝堂之中那一众大臣们的府邸。

面对这些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证据,这些朝中重臣毫无疑问,都是收下了刘琦的另外一份礼物,而那些代表着‘罪证’的简牍,则是被他们笑呵呵的退回给了刘琦。

他们可以不要命,但不能不要脸。

其实, 在与袁绍对峙的初期,荆州方面也有文武暗中通袁,都是刘琦麾下的直属将领。

但这些人跟刘琦眼下的实际利益并无关系,所以刘琦并没有找自己内部人的麻烦。

都是过去的事了,无所谓。

荆州内部眼下需要的,是更加团结的契合度,特别是在这个节骨眼上, 凝聚力显得更加的重要。

故而, 刘琦眼下针对的, 只是朝廷中的重臣。

当然,这些朝中公卿,也不是各个都吃刘琦这一套,终有一些那么极特殊存在的人,不懂得变通。

对于这一少波的人,刘琦的手下们当然不会手软,直接用绳索绑了,带回去下狱受审。

卫士署的卫士都不是一般人物,他们不但拥有强大的侦查与刺探能力,同时这些年来,张允和徐庶也一直在培训他们另外一套本事。

那就是审讯!

这些冥顽不灵,不肯弃恶从善之流,正好拿来给卫士们练手。

……

五日后,德阳殿中, 诸多重臣集中在德阳殿内商讨朝政要事。

刘协和王允去世后,天子之位悬空已久,朝中的领袖人物变成了刘虞和杨彪, 如今刘琦又率兵返回, 所有的政务,都要经过他们三人来进行实施。

但事实上,雒阳朝廷现在也没有多少政务。

荆州和益州在刘琦手中,河北在袁绍手中,中原在曹操手中,长安又被文聘率兵驻守,长安以西的广大地域等同于控制在刘琦手中……

就朝廷中枢目下所能够管辖的这一丁点地域,能有多少鸟事?

今天也一样,朝廷的公卿们齐聚德阳殿,尚书台将诸多事宜一项一项的向着在场的诸公们诉说着。

然后再由众人商讨一下,最终由刘虞和扬鞭,伏完,司马防等一线重臣商讨解决。

本来刘虞是希望刘琦也能够参与进来的,但刘琦每次只是旁听,一句话也不说。

刘虞心中虽然纳闷,但也不好过多言语。

今日的朝议基本没有坚持多长时间,主要也是没有什么大事可谈。

朝议过后,刘虞看向在场的公卿, 笑呵呵地问道:“诸公, 可还有何事要说么?”

议郎吴硕站了出来,对刘虞和杨彪道:“臣有事要奏。”

刘虞伸手道:“吴议郎有何事,请讲。”

吴硕清了清喉咙,朗声道:“先帝崩殂,朝中无主,万民无根,四海人众皆翘首以望,期新君临朝治理天下,如今距离先帝逝世已过百日,新君依然不得立,如此迁延下去,天下岂不大乱?还请太师,太尉早定大事!”

杨彪闻言,面色骤然一变。

他不敢相信地看向吴硕。

谏言立帝这样的大事,他不跟我商量,如何就敢在朝堂上私自上谏?

吴硕并没有看向杨彪,或者说他没有直视杨彪。

他只是一脸大义凛然的在那里站着,毫不畏惧。

将作大匠吴修也站了出来。

“眼下天下时局利在诸豪,而不在我朝,袁绍大军刚退,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四海困穷,王纲不立,天子的大位在这么空下去,万一袁绍或曹操从地方选一宗亲强立为帝,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太史令单飏站了出来,大声道:“前将军德披天下,功盖寰宇,董卓和袁绍等逆贼,皆败于将军之手,如今能够挽救危局者,非前将军不可!”

很快,响应单飏的一众臣子们都站了出来,他们高声呼喝道:“非前将军而不可担大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