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39章

作者:臊眉耷目

随后,便见刘、关、张三兄弟,也如同三匹脱缰的野马一样,紧随着刘备向着北面冲杀出去。

……

太阳升上高空,示警的狼烟升到了袁绍大营的上方。

栅栏燃烧的火焰四处蔓延,厮杀呐喊的声音覆盖了一切其他的声音,荆州军人海汹涌的朝着袁军的大寨碾压着,他们的后方有一架架抛石机在后方投石,替他们压制袁军的中军反击势头。

大营内,弓手压上前在栅栏的外围挽弓,一片片黑影朝着营外飞上去,营中的袁军士兵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阻拦敌军的进攻。

但大部分的袁军士兵们士气上不去。

营寨中,颜良披着破烂的罩服,纵马在前线观察着栅栏内外的战局,不时的发下命令,做出及时的调整,几乎将手中能用的力量做到最大化。

“左营分出一点人来,朝中间的辕门靠拢!”

“传令盾手护住弓手,无论如何都不能向后撤离半分!”

“持矛的给我往上顶!栅栏坏了修不了,直接用人往上顶啊!”

坚定的话语在营内回荡,传令兵飞快持着命令往各处战场传令,挥舞令旗将信息层层传达过去。

相应的,营内的袁军士兵接受到旗号,再迅速的告诉各部的校尉,让他们能够及时的做出调动举措。

可有些士兵得到消息在四处飞奔,但下一秒,被不知哪儿飞来的流矢钉死在了地上。

“为什么这里没有命令过来,传令兵呢?!让他们去询增援什么时候过来!”张郃在西营大声呼喝着。

“没了!传令的士兵刚刚被人射死!”有浑身是血的人在敌军的攻势浪潮中高声大喊。

……

营寨外面,荆州军手持兵刃,不断在外围的栅栏向着栅栏里突刺,每一次突刺几乎都能入肉。

两方士卒的鲜血不断的溅射在栅栏上,血腥味散布在空气中。

人的嘶吼声不断、哭声亦不断,不断有身影想要突破眼下两方军士之间的界限,但随即又惨叫着落下。

无数的身影在大营内跑动,举盾挡下从营寨外飞进来的箭雨,鲜血在地上淌开蔓延,嘶声呐喊的声音沸腾在无数的帐篷中间!

荆州军的士兵们跨过一具具尸体冲入营寨,不断压缩着敌人的生存空间。

汗水夹杂着鲜血顺着脸颊流淌下,在辕门正中,典韦手持大铁戟带人向内营用力的挤压着,干裂的嘴唇里气喘吁吁喷的燥热。

突然,对面一支箭矢迎面而来!

典韦动了一下,偏了偏头,让过那支迎面而来的利箭,听着利箭从耳边划过,射在身后士卒手中的铁盾上发出‘咚’的一声巨响,但他却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典韦冲着地上啐了一口,嘿嘿一笑,随后继续向前冲去,一戟将他面前的一名袁军骑将击飞,随后冲着身后的一众士兵们喊道:“往上顶!”

随着典韦的话音落时,便见一群手持大盾的荆州军步卒再一次的向前冲上。

他们的大盾顶在辕门正中的拒马上,然后所有人用力向前……

“倒!”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拒马被推倒,辕门的道路彻底被荆州军冲击开来。

而后面,张任手持战刀带领着一众精锐冲了进来,与冲上来堵门的袁军士兵发生激烈的搏杀,血浪、刀光、人影撕心裂肺的拼杀,顿时交织在了一起。

而张任的后方,一直负责指挥正面进攻的黄忠,亦是率人冲上。

黄忠乃是荆州军的军魂,他亲自临阵,代表着荆州军此刻已经拿出了全力,不再有任何的保留。

黄忠亲临前阵,手中的大刀在他的操纵下,很快的就砍断了一名士兵的脖颈,随后又很快的斩断了另一名士兵的头颅,身为一名重将,此刻的黄忠却亲自充当了鼓舞士气的重要角色,他挥舞着大刀杀入敌阵中,硬生生杀进人堆,在正中打开了一条血路。

……

袁绍坐在自己的帅帐中,双手持剑,闭着眼睛,状若不闻,好似岿然不动。

但实际上,他握着长剑的双手,此刻正在轻微的抖动,暴露了他此刻真实的内心情感。

“大将军,辕门被攻破了!”

“大将军,张郃将军负伤后撤!”

“大将军,正南的栅栏基本上都被荆人损毁,我们的工事不顶用了!”

“大将军,敌人已经进入大营!”

“大将军,西面起火!”

沮授急忙道:“大将军,我军粮草不敷,三军无有战心,非得大将军亲临阵前,方可振奋士气!”

“刘琦人呢?”袁绍猛然睁开双眸,咬牙切齿地闻着面前的士卒道。

“在后方督战。”

袁绍深深地吸了口气,不屑笑道:“刘琦小儿没往阵前,我亦不能亲临阵前,如此岂不是低了他一头……我大军多刘琦三倍,就算是没粮,难道袁某还胜不得他吗?不去!”

第八百九十九章 追,还是不追

袁绍有袁绍的傲气,在他看来,刘琦不但是自己的后辈,而且论及官位,出身等各个方面他都不如自己。

他如今在后方岿然不动,指点江山, 任凭手下的一众将领率兵对己方发动攻势,此时此刻若袁绍跑到前线指挥,鼓舞三军士气,岂不是说明自己的能力和才干不如刘琦?

大汉士族门阀,看重的不仅仅只有经文而已,还有他们的脸面。

且,袁绍还是觉得自己不会输。

虽然袁谭领走了十万人马, 可他在这里毕竟还剩下二十万人。

刘琦的十余万人马, 分出了徐荣和张辽两部前往汜水关阻挡袁谭,而吕布则是抢帝不成出走去往长安。

刘琦眼下在尸乡的兵卒数量,满打满算也就七万有余。

袁绍不信,他将近三倍于彼的兵将,也会输给刘琦?

河北将士又不是弱旅,个个人高马大,以三打一,还不把南军的士兵们打出翔?

但袁绍忘记了一点,刘琦麾下的兵将数量是不多,但人家没断粮。

而且刘琦麾下将军们的素质,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是大汉战力的天花板级别了。

刘琦是没往前线去,可是他为什么不往前线走?

看看负责指挥荆州军士们与袁军作战的这些人。

智谋超群的人有:蒯越,徐庶。

刘琦的亲信有:张允,蔡勳。

猛将方面:黄忠, 赵云,典韦,张任,甘宁,沙摩柯,甘宁,霍峻,马休……外加刘备,关羽,张飞。

刘琦有这样的一群小弟在前线负责揍袁绍,他去了也是添乱,插不上手。

就放手交给他们打就得了。

……

随着战事的加剧,双方主要的将领们也开始点对点的正面厮杀。

大营的正辕门处,颜良指挥他麾下的河北精锐兵马,与黄忠所率领的荆州精锐兵马正面交锋。

正面战场的局势,事关整场战局的风向,因而就显得格外重要。

颜良,毫无疑问,河北名将之首,威震三军,勇不可当。

当然了,颜良的劣势,是有勇无谋,性格狭隘是他的缺点。

而他的对手是黄忠, 同样是荆州名将之首,威震三军,勇不可当。

黄忠和颜良不同的是——他在有勇的同时,也恰巧有谋,而且心胸比较开阔。

故颜良和黄忠在大营正面的较量,一开始虽是呈现势均力敌的状态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忠就开始压着颜良打。

颜良是挺厉害的,问题是黄忠则更厉害一点……而且他还占据了天时和人和。

眼看着己方的战阵步步后移,战场局势节节失利,颜良怒了。

他亲自率兵,身先士卒,亲临阵前,怒斩三名荆州将官,企图挽回颓势。

但问题是,黄忠不是自己跟颜良斗,辕门正前,还有典韦辅助他。

河北诸谋士之中,曾有很多人批判颜良是匹夫之勇。

但那是他们没见过典韦,若是见过了典韦,他们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犯浑。

两个匹夫之勇的人撞上了,颜良与典韦展开了一场大战。

他在河北凭借自己的武力嚣张惯了,任谁他都不放在眼里。

我颜某人就是匹夫之勇!怎么了?我就是这么浑,谁敢惹我?

可是当与典韦交了手之后,颜良才知道自己道行浅了。

典韦的武力与颜良大概在一个水平线上,但他打仗不要命的程度,颜良跟他是真的拼不起。

典韦在与颜良见面之前,就已经是挨了两刀,伤势不重,但却也流了不少的血,但他丝毫不惧怕,依旧是拼了命的与颜良搏杀。

好像他身上流的血,就不是他自己的血一样。

颜良当头一刀劈过去,典韦毫不在乎,当下一戟还击,也不防守,纯粹就是以命换命的打法,逼的颜良不得不收刀回去,挡住典韦这一击,以免同归于尽。

这样的事情,在两人交手期间发生甚多。

时间一长,颜良心中实在是有气,也无奈。

自己的确是匹夫之勇没错,但典韦很显然已经超出了匹夫的范畴。

他这不是匹夫,是牲口。

更可怕的,是这个牲口后面,还有一个虎视眈眈的黄忠。

最终,颜良败了,他仓惶的向着后阵飞奔而逃,随后还被典韦一记手戟扫中腰部,受了不轻的伤,可终归还是保住了性命。

他输的不冤,在兵马士气不足的情况下,他面对了两个在各方面几乎与他持平,并还凌驾在他之上的战将。

但他最终能够坚持到这种程度,这就算是超长发挥,很不错的了。

袁军在别处的战场上,那些将领们的困境也不比颜良要少。

特别是文丑和张郃。

河北四庭柱中的高览死了,那剩下的三人自然是要集中荆州军最为优势的兵将对待。

文丑这边,与他对上的是荆州军的老对手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