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26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主将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袁军的高层严密的控制消息,生怕消息一旦传开,就会引起兵变。

但就算是在军队内封锁了消息,可袁术军眼下的困境却是实打实的摆在眼前的。

孙坚夺取了寿春,拿走了粮草,同时派大将韩当镇守在了寿春,阻断了袁术的归路,他自己则是领兵渡江,兵发吴郡去战公孙瓒了。

而这样一来,无家可归的人就不再是孙坚一军,反倒是成了袁术。

眼下消息尚未扩散,但迟早会传到曹操那里。

若是曹操知道了袁术军目下的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但袁术眼下偏偏还气急攻心,躺在了床榻上,不能对三军将士做出任何的指令。

这一下子,可是急坏了以张勋,纪灵,阎行,杨弘等为首的一众袁军将官。

既然袁术不能做出决定,那只能由他们替袁术做出决定。

所有人的一致观点是……撤兵!

就在众人决定撤兵的时候,袁术终于恢复了一些意识。

袁术在恢复了意识,了解了现阶段情况的第一时间,就吩咐人将他的儿子袁耀召到他的身边。

“父亲!”袁耀见袁术终于醒了,随即趴在袁术的床榻边失声痛哭。

袁术吃力的用手摸了摸他的头,此刻的袁术身体不协调,只能动一只手。

“莫哭,莫哭……父,父,父有要事说。”

袁术此刻口齿不清,让人听起来感觉断断续续的。

但袁耀还是努力去听清楚。

“父亲,您说!有什么吩咐,孩儿一定为您办好!”

袁术的嘴角往外流淌唾液,袁耀急忙用帕巾替他擦拭干净。

“去,去司隶,找刘,找刘。”

“找刘?找刘琦?!”

“呃呃,是……”袁术低声道。

袁耀忙将身子探前一些,道:“父亲,您让我找刘琦做什么?”

袁术木讷的表情在一瞬间似乎出现了几分变化,那变化让人看起来极为诡异,多少能够体现出他现在心中的无奈和屈辱。

“找刘,找刘……降,降。”

第八百八十一章 袁降刘

袁术断断续续的吩咐了袁耀一些事,大体的意思袁耀听明白了。

他们前有曹操,后方的退路又被孙坚所断,粮草又丢了,形势危急,眼下有覆灭之险……

所以,袁术在清醒之后,让袁耀代表他亲自去一趟司隶,向刘琦请降。

他希望刘琦能够保护他们。

按照袁术正常状态下的思维,向刘琦投降这种事,他是宁死也不会做的。

但是现在,因为气急中风的袁术脑回路似乎与平时有了一些不同,再加上从生死关上走了一遭,有些事他似乎能够看的更为清楚和明白了。

虽然口齿不清,但袁耀能够感觉得到,这就是袁术现在的本意。

他当即答应了袁术,随后便去找阎象、杨弘、张勋、纪灵等人商议此事。

诸人之中,以阎行的智谋最为高深,他冷静的为众人分析了眼下的局势。

“主公与袁绍争雄多年,如今一朝被孙坚偷袭,失了基业,又有曹操这个强敌在侧,若是不赶紧做出决断,则不但三军将士没有活路,袁家一脉也没有活路,而对于主公而言,眼下想要保全袁家,保全三军,也唯有向刘琦献降,方有一线生计。”

纪灵在一旁道:“孙坚大部分的人马都转向吴郡了,我们现在率兵杀回寿春!一样可以夺回基业!”

阎象摇头道:“现在撤兵,曹操岂会放过我们?到时候他与寿春城内的韩当前后夹击,我军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况且以孙坚睚眦必报的秉性,前番问主公借粮不予,今番就算是回了寿春,城中也必然无粮了,曹兵若至,我军依旧不能抵挡,还是死路一条……不过天幸,我们大营这边还有粮草,足够支撑一段时日的。”

张勋沉声道:“阎主簿的意思,是向刘琦请降?”

阎象转头看向张勋:“这不是我的意思,是主公的意思。”

张勋闻言顿时语塞。

纪灵在一旁道:“去司隶向刘琦请降,为何还特意让长公子前去,另换旁人去就是了!”

阎象摇了摇头,道:“主公考虑的,比咱们要远,刘琦和咱们交手,不是一次两次了,此番虽然与他联合对抗袁绍,却也不过是因为时势而已,若随便派一个人过去向刘琦请降,刘琦会信么?他若是不信,又如何出手解我们的围?这事关生死存亡,主公让长公子去刘琦那边,一是为了表明诚意,二是……”

说到这的时候,阎象转头看向袁耀,低声道:“二是,让长公子为人质博取刘琦的信任。”

张勋闻言急道:“那就更不能去了!”

阎象没有看张勋,只是转头盯着袁耀,道:“长公子,你意下如何,可愿为主公和三军将士解此危难?”

袁耀毫不犹豫,郑重道:“若是能因我一人前往司隶,而让刘琦接纳我们,派兵相助,别说是刘琦的大营,就是龙潭虎穴,我也当只身前往,绝不惜命。”

阎象露出了赞赏的笑容,道:“长公子如此豪情,令人佩服……不过还请公子放心,去刘琦那里,不会让长公子一人前往,阎某也当随行,与长公子共患难。”

杨弘在旁边听了,吓了一跳:“阎兄,你也要去?”

阎象肯定地道:“是……长公子年轻,此等大事我不能不往,毕竟刘琦如今可是天下屈指可数的枭雄人物,与这样的人打交道,非得我亲自前往不可。”

说罢,便见阎行看向杨弘,纪灵,张勋等人:“主公还有三军将士,就拜托诸位了!我这边与长公子选轻骑快马而走,就请诸位坚持五十日!”

……

袁耀和阎象当夜便即出发,他们的队伍都是轻装简行,他们用最快的马,星夜奔着司隶而去。

路途遥远,且事关袁术军的生死存亡,他们二人一刻都不愿意耽误。

而与此同时,庞统开始下令扰乱孙策和周瑜的军心。

他们派人用箭支绑缚着有关孙坚动向的箭支,射往县内,动摇着城内江东军将士们的战意。

信中的内容确实很容易影响到东吴军士们的斗志。

孙坚从豫州回兵,但却没有往豫州郡走来援救孙策和周瑜,也没有去打江夏郡围魏救赵,反倒是夺取了袁术的寿春,然后再转兵回吴了。

孙坚的举动完全是无奈之举,但由于长沙这面特意封闭了消息,同时向城中射入箭支的内容是有删改性的,所以对于城中的江东军士兵来说,孙坚的举动好似已经是抛弃了他们。

饶是孙策和周瑜怎么制止,这溃散的局势也拦不住了。

连日来,不断的有江东军士兵从县内撤离,然后来向荆州军投降。

黄叙将他们照单全收。

根据庞统的计算,县城中的士兵,此刻估计也就是六七百人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认为没有必要在此地多设驻军。

因此,他找魏延商量,请他率领属于江夏郡的万余兵马回西陵城驻守。

眼看着孙策和周瑜就要被拿下,功劳即将到手,现在却让他回西陵,魏延的心中很是不乐意。

诸葛亮随即向魏延解释了他的意图……

“你说袁术可能会向君侯献降?”魏延惊讶地看着诸葛亮道。

诸葛亮点了点头:“不是完全肯定,但有这个可能,毕竟孙坚拿下了寿春,袁术腹背受敌,眼下是他们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口,若是真要保全性命,只有向君侯献降才行,但袁术这个人的性格又极为高傲,或许他宁愿死也不会降君侯……但若是他真的降了,我们这边,需要有人去接应并接手淮南军才是。”

魏延皱眉道:“只是一个猜测就让我离开这里……那袁术我也见过,乃是心高气傲之人,说他投降,我不信!”

黄叙笑着拍了拍魏延的肩膀,道:“以防万一而已,咱们不得做个完全的准备不是?放心,这边的功劳簿我都已经写好了,来日就命人送往司隶,你我两人同擒孙策和周瑜,功劳一人一半,我绝不多占……不信,我把写好的功劳簿给你瞧下?”

魏延的脸一下子红了。

“某家并非此意,你可莫要小觑了我!”

诸葛亮道:“魏府君,袁术若果真能够归降,事关天下格局,非比寻常,此时受降袁术,对我军至关重要,还请魏将军多多为君侯的大业考虑才是。”

魏延听诸葛亮这般说,也不好再拒绝,他当即拱了拱手,道:“我明日便整备三军,返回江夏!”

诸葛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看向黄叙道:“黄将军差不多也该收网了。”

“如何收网?”

“杀周瑜捉孙策。”

“捉孙策?”黄叙闻言一挑眉。

诸葛亮点头道:“周瑜死不死,干系不大,但孙策还是活捉为上,眼下这个局势,过分的激怒孙坚不是什么好事,把孙策生擒活捉,或许还可以对孙坚形成钳制,让他不敢对荆州动手……若是真要将孙策杀死,咱们早就该动手了,又何必等到今日?”

“你打算怎么做?”

“设计擒之便可。”

第八百八十二章 擒周郎

黄叙明白诸葛亮的意思。

以孙策和周瑜目下的兵力,己方想要攻克县城将他们二人杀死,可谓是手到擒来。

但诸葛亮适才说了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孙策是要活捉的。

这要是强行攻城,逼迫的急了,孙策万一来个横剑自刎,这活捉岂不就成了难上加难?

己方现在要的, 可不是立刻就与孙坚反目成仇,而且让他投鼠忌器,不敢轻举妄动。

……

此刻的县城之内,周瑜和孙策两个人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麾下的将士只余下五百余人,随着剩下的这些士兵,都是最忠诚于孙策的将士,但人数过少, 士气过低, 根本无有作战之力。

等待他们的, 只能是死路一条。

孙策的伤也转好了不少,这一日夜晚,他听到县署的院中隐隐有操琴之声。

孙策此刻也睡不着,随即披了外罩出来,慢步到了院落之中。

看到的,果然是周瑜正在执琴弹奏曲子。

孙策与周瑜乃是相知的兄弟,对他了解极多。

对于周瑜的琴声,孙策也比旁人更加的懂。

他坐在周瑜旁边不远处,听周瑜弹奏完这一曲,不由感慨道:“今日的曲声,比起往昔而言,淡定了太多,也平稳了太多……眼下大敌当前, 形势渐微,公瑾你为何却这般镇定?你到底在想些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