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32章

作者:臊眉耷目

第五百七十九章 各欲撤兵

眼见刘琦的脸色在骤然间变的煞白,太史慈急忙道:“使君,是襄阳那边出了什么事了?”

刘琦稳定了下心神,刚想张嘴对太史慈说点什么,但后来心念一转,立刻又将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他揉了揉自己的额头,随意道:“没什么大事,襄阳那边来信了,父亲好像对军前的军尉任职些己见,另外对蔡瑁被擒的事也有些不满,想要自己调人来军前临任。”

太史慈不知刘琦说的是假话,赶忙道:“军前临阵换人,乃是大忌,蔡瑁被擒,刘荆州恼怒,也是常理,但不可因愤怒失去理智……使君当向刘荆州谏言,万万不可冲动行事。”

刘琦额首,表示对太史慈所言的赞同。

“子义放心,这事我自有安排,你无需多虑。”

说罢,便见他又补充道:“子义你代我再去巡视,我且回营,给严君回书一封。”

太史慈自然应诺。

刘琦返回了帅帐,屏退左右,然后低头看着手中的那份简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刘表病重难以治愈……如何会突然发生这样的事情?

历史上的刘表,可是在建安十三年去世,距离现在这个时间段还有整整十四年的时间,怎么在这个世界里,就突然病危了呢?

但仔细想想也是,历史的车轮因为刘琦而发生了重大的偏移,所有的事情已经和历史上大不一样,现在这个时间段,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不足为奇。

只是……虽然刘琦是穿越来的,但刘表对于他而言,却犹如亲生父亲无疑,那份感情是真的。

或许,他行事有些死板,有些儒生气,有些时候还优柔寡断,甚至还会因为一些小心思去拖刘琦的后腿,但不能否认的是……对于刘琦而言,刘表是一个好父亲。

没有刘表,就没有今时今日的他。

虽然他穿越到这个世界来,还保留着原先的记忆,可对于刘琦而言,他已经完全的融入了这个时代,也把刘表当成了自己的亲生父亲。

如今听说父亲病危,他的心中又怎么能不着急?

不过他不能让这件事泄露出去。

刚才他也是极力保持镇定,不在太史慈面前露出破绽。

通过信中的内容,刘琦知道眼下刘表的病况,被刘琮和刘修两个人也隐藏的很好,知道这件事的人很是有限。

他们现在只是希望刘琦能够快点结束战事,然后回到襄阳来主持大局。

若不是事情真的紧急,刘琮和刘修也不会轻易写信来打扰前线的刘琦。

刘表的病情,确实非常令人担心……因为张机已经被刘琮暗中请往了襄阳替刘表诊治,但这位擅长内科的医圣,此刻也对刘表的病情不抱有太高期望。

在这个时代,伤寒杂症之病,当以张机为第一圣手,如今连他也没有办法,那就说明……

刘琦的心开始乱了。

他深吸两口气,然后命人取来笔墨,给刘琮回信,告诉他一定要在襄阳稳住大局,他这边会尽快结束战事赶回去。

待写完书信之后,刘琦闭起了眼睛,端坐在帅帐内,开始细思当下之事。

看刘琮信中的意思,眼下以襄阳城为中心的诸县,似乎是瘟疫开始流行,只是还没爆发到引起恐慌的程度,而张机似乎正在配合着郡署处理此事。

必须要尽快结束战事了。

刘琦轻轻地攥了攥拳头,然后暗自下定决心。

两天!

只给曹操两天的时间!

两天之内,曹操若是在不回信……自己就毕其功于一级,其中当下能够集中的全部兵力,与他决战,无论如何都要击垮他!

当然,若是要这样做,毫无疑问,就算是赢了,荆州军也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但眼下已经顾不得损失了,后方的不安定会引起的骚乱,比前线的胜败,对荆州的影响更大!

攘外必先安内……若是父亲当真在这个节骨眼辞世,不知会对整个荆州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自己无论如何也要赶紧回去才行。

……

曹营。

毛玠回来了,并将自己在刘琦营中所看到的一切,告知了曹操。

曹操闻言沉默了,脸色阴晴不定。

在场诸将都不敢言语,唯恐将曹操惹怒。

以曹操的立场,这事怕是任凭谁在其位,都会感到愤怒吧。

但很显然,曹操的胸襟要比曹营诸将们想象中的要宽广很多。

少时,却见曹操哈哈大笑。

“元让真性情,比起年少之时犹有过之,真真令曹某羡煞……似这等豪情,日后焉能不成大器?”

说罢,却见曹操环视众人,道:“诸位以为如何?”

眼下这种情况,曹操说夏侯惇能成大器,那大家自然也得是这么应着。

便见营中诸人纷纷点头称是。

戏志才拱手道:“明公之意,若何?”

“元让这等英杰豪气,岂能是蔡瑁之流可与相比,更何况他乃我族中至亲……当换!”

说罢,便见曹操看向毛玠,道:“有劳孝先再替曹某往刘营走一遭。”

毛玠道:“明公放心,某即可起行。”

毛玠走后,曹操屏退众人,单单留下戏志才,与他细谈当下战事。

“志才,兖州那边,那些人有异动了。”曹操慢悠悠地对他开口道。

戏志才很显然是知道曹操口中所说的那些人是谁的。

他沉默良久之后,方才慢悠悠地道:“明公想要撤兵了?”

曹操长吸口气:“不论如何,眼下都必须要撤兵了,不过这些人比我想象的行动要快,曹某还以为他们至少还要筹谋的更精密些才是。”

戏志才道:“一群宵小之辈,如何又能逃得出明公之所算?既然如此,那依在下之见,当速速与刘伯瑜交换俘虏,然后借机退兵。”

曹操笑道:“是啊,本以为还能借此机会,讹刘琦一些军需粮食,现在看来是不成了……只是此番回去之后,一番行动之下,日后兖州士族恐能再被我所用者,寥寥无几,这事还得有赖志才帮我。”

戏忠道:“戏某在颍川声明不振,然后荀文若替将军筹谋,汝颍之士势必源源不绝而入明公瓮中不需多虑。”

曹操点头道:“如此最好。”

毛孝先很快地来到了刘琦军营向他提出了曹操答应用人质换人质。

刘琦心中松了口气,当下便与对方约定,次日卯时末,在两军之间的平原上进行俘虏交换。

平原换俘乃是常理,双方视野空旷,皆不能埋伏兵将,可保不会为对方所算。

第五百八十章 曹刘惊变

“呜呜呜~!”天空之下,响亮的号角声传遍四野。

荆州军和曹操军,在南阳郡乐乡以南十五里处的平原上,约定交换俘虏。

约定的时辰,是定在卯时末,相当于后世时的早上七点左右。

这个时间段,正值雾露消散,阳光初照,气温逐渐升高的一个阶段。

平原上有一条小河道,与其说是河道,倒不如说是一条浅沟,往来渡水根本连船都用不着,只需要趟着水过去就足够了。

这样的一条浅浅的河道,双方的兵将此时各自矗立于河道两边,彼此相互对望。

别看有一条浅浅的河道,但在千军万马的眼中,这小小的河道犹如平地,顷刻间即飞速而过。

刘琦在中军阵中,遥望着远处曹军的情形。

虽然上一场大战就是在短短的几日之前,但在刘琦眼中,对面布阵的曹军此刻也并无倦怠之色,仿佛从未经历过任何大战,此刻他们矗立于河道对面,依旧是气势十足,战意熏天,放眼望去依旧是强军一支。

但凭心而论,刘琦的荆州军也不遑多让。

抬头看了看天色,感觉时辰也差不多到了,刘琦随即转头吩咐身后的传令兵道:“擂鼓!”

传令兵即刻跑到后方传令去了。

“咚、咚、咚、咚!”的擂鼓声响彻在天空之下,传遍了河道两岸的所有地域。

浑身包扎着白绫的典韦亲自看压着不着甲胄、只有单衣的夏侯惇来到了阵前的河道之边。

前番一场大战,典韦被曹洪伤的不轻,但他依旧坚持要上战场,绝不因为伤势静养。

许郸和许沂拗不过他,就连刘琦也拗不过他。

不过仔细想想,双方眼下只是要交换俘虏,并无交手的意思,即使让他上了前阵,想来也不会对其伤势有什么大影响,故而刘琦也就顺了他的意。

典韦率领着几名荆武卒,押解着夏侯惇来到河道边,望着河道对面严阵以待的曹军,典韦的嘴角露出了几分讥讽的表情。

他此番对曹军算是印象深刻了,自打他跟随刘琦到现在,能够让他受这么重伤的敌军,曹军还算是头一份。

眼看着河道对面的曹军前阵中,由于禁将蔡瑁押解到阵前准备换俘,典韦随即将身子向前探了探,对夏侯惇道:“夏侯公,昔日举荐之情,典韦铭记五内,只是如今你我两方已经成为敌对,前番贵军的曹洪设计伤吾,此仇某家日后定报,夏侯公此番回去,还请转告贵军的曹洪……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他那颗头颅,某家早晚要取!”

典韦当年在赵宠麾下时颇不得志,当时夏侯惇与其认识,于是动了挖墙脚的想法。

但很可惜,还没等夏侯惇向曹操举荐典韦,典韦就被刘琦给率先截胡,拦到了荆州军中。

后来典韦跟着刘琦声名大噪,夏侯惇知道此事,心中也颇感后悔。

但事实已经铸成,现在的典韦在刘琦麾下极得信任重用,夏侯惇也不可能挖的走他了。

夏侯惇转头看了看典韦,道:“典兄弟也好自为之吧,翌日战场之上,某若是碰见了你,绝不容情!”

典韦嗤笑一声,似有不屑,伸手给夏侯惇解开了绳子,然后在他背上用力一推,将他推入了河道之中。

而河道的对岸,于禁也将命人将蔡瑁的绳子给解开,但他对蔡瑁显然没有典韦对夏侯惇那么客气,而是抬起一脚给蔡瑁踢入河道中,嘴中亦是冷冷地道:“走!”

蔡瑁一个踉跄,跌倒在了河道内,他羞愤交加地转头看了一眼于禁,似是要将他的样貌牢牢地记在心中。

随后,便见蔡瑁连滚带爬地从河道中站起身来,向着对面冲了过去。

两军的军阵中都开始“咚咚咚”的擂鼓,而蔡瑁和夏侯惇两个人,则是在河道中‘扑腾’‘扑腾’用力地踩着水,努力的向着对面冲去。

他们的脚踩在湿润又冰凉的河水中,凉意阵阵,清晨的河水冰凉刺骨,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即使他们的脚被凉透了,他们两个人也不敢有丝毫的停留,只是拼命地向着对面冲过去。

少时,便见两个人在中间交叉相遇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