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84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只有刘琦心中明白,他娶的这个女人,百分之八九十是不丑的。

而且说不定,还会是个美女,所以刘琦现在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

但这些话,刘琦可不能对荀攸说,他得在荀攸的心中留下一个‘英明神武’的伟岸形象。

毕竟,能找到一个让外人看自己吃亏受苦,但实则自己还是白捡个漂亮女人的机会可不多了。

好不容易装一次逼,得好好装,装出些效果来!

荀攸得令后,先行返回了南郑,并安排荆州军的探子,在南郑军中以及周边诸县散布一些关于任氏的事迹。

这种事对于荀攸等人来说,着实是手到擒来,因为这个时代的人,最擅长的就是这个,比后世人要擅长的多。

但凡是举过孝廉的人,便都能明白这当中的猫腻。

汉朝的孝廉和郎官,基本都被世家门阀和经学士家垄断,但因为“孝廉”两个字的特殊涵义,所以被举孝廉者,一般都会去走郡署的关系之前,将自己‘忠孝’的名望在地方吹到极致。

但这个时代的人都很忙,且讯息传送较慢,要真是一件一件事做,不知道哪年才能把名气做起了……故而大部分举孝廉都选择走了捷径。

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实则都是士族门第或是世家大族利用手段和传言将‘事迹’夸张化的展现于世间的。

说的好听点叫宣传光荣事迹,通俗点讲就是找人替自己四处吹牛逼。

从古至今,睿智的当权者,都非常重视‘宣传’‘喉舌’这些机构和部门培养与掌控……舆论这个东西,有的时候可能比手中的枪杆子还要重要。

刘琦从武都郡返回南郑之后,先找了蔡琰,与她谈了关于纳任氏这件事。

……

凉亭之中,蔡琰为刘琦浸泡香茗,一边倒茶,一边听他详细道来。

待叙述完一遍之后,刘琦隔着茶台握住了蔡琰的手,道:“昭姬,此事你可莫要怪我。”

蔡琰被刘琦握住了手,想抽却又抽不出来,脸色有些发红,贝齿轻咬朱唇,道:“我怪你做什么?”

刘琦言道:“未曾给你一个说法,却还要去纳旁人入门,让你受委屈了。”

蔡琰低声道:“你肯这么对我说,那妾身就不觉得委屈,只是你我之间的事,却不可这般草率,翌日还需你亲自见过严君,对他晓之以情才是。”

刘琦浅浅笑道:“那是自然的,若是要纳蔡大家进门,焉能不禀明蔡中郎?对了,那位卢夫人,你与她相处的如何?我看她最近倒是没有骚扰于我。”

蔡琰闻言,不由掩嘴轻笑。

待笑够了,她方道:“卢氏今后怕是不会出现扫你的兴了,她攀上了我,自以为得计,想通过我来向你递话,从而为天师教争利,殊不知你也可通过我,在天师教身上谋些你所想要的东西……”

“彼此互惠么,这倒是件好事。”刘琦认真笑道:“若是不用我出面,而由你在当中往来周旋,倒也不错,只是我山阳刘氏与天师教之间的关系,从此就要辛苦昭姬你从中周旋了。”

蔡琰笑了笑,难得的撒娇道:“既是知道我不容易,你今后还需对我好些才是。”

刘琦认真地道:“那是自然的,谁让你是我的贤内助。”

蔡琰站起身,来到了桌案的对面坐在了刘琦的身边,而刘琦则是顺势将他搂在怀里。

蔡琰靠在刘琦的怀中,闻着他青衫上的味道,道:“对了,卢氏前天对我说,想让我替她说说话,以郡署的名义,在南阳郡给天师教修葺观宇,当然了,建观的钱自然是她天师教出的。”

刘琦轻轻地一挑眉,笑道:“这是打算借着官方的名义,将天师教往荆州发展了,这倒也并无不可,毕竟这是我当初答应卢氏的……只是昭姬,你回头要替我跟她说明……让我以郡署的名义替他立观不难,只是他天师教若是要在荆州传教,需要答应我的条件。”

蔡琰抬头看着刘琦,道:“什么条件?”

刘琦一边想一边道:“天师教的教中,眼下施行祭酒制,以系师为首,治头大祭酒、奸令祭酒为辅……我可以用郡署的名义让天师教在荆州行教,但她需为我准备七个位置,其中治头大祭酒三个位置,奸令祭酒四个位置,全部由我决定人选。”

蔡琰没有想到刘琦会提出这个要求,奇道:“你是想让手下的人进入天师教?卢氏和张鲁恐未必会答应。”

“不,他们一定会答应的。”刘琦微笑道:“天师教与官署不同,不是以律法束人,而是以教义收教众之心,在他们看来,无论我在天师教设立多少职位,都不会影响他们用教义,对于教众的掌控,所以他们一定会答应的。”

对于刘琦而言,他并不想控制天师教的教众,说白了他也控制不过来,但他需要派人进入天师教的高层,对天师教进行监管,确保他们能够宣传的都是正能量的信息。

毕竟,刘琦现在代表的就是荆州的地方政府,对于天师教这样的团体,他既要做到足够的尊重,同时也有有一定的把控能力。

蔡琰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经验,也理解不到刘琦的层面上,但他还是轻轻额首,表示愿意协助刘琦卢氏转述。

蔡琰望着刘琦俊秀的脸庞,突然心血来潮,道:

“伯瑜,我为你弹曲一首吧,想听么?”

刘琦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颊:“能听昭姬弹奏一曲,实乃人间至乐之事。”

当下,便见蔡琰站起身,走到凉亭外放置古琴得到小案之上。

那上面放置着蔡邕所创的名琴焦尾。

虽直白无华,但却有美音,因当初裁制此琴的桐木曾被火烧,制成琴后其犹焦,故称之为焦尾。

蔡琰一边轻谈,一边低低吟唱: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弹曲之时,却有刘琦麾下的侍从引着任姝来到了他的面前。

蔡琰一曲弹罢,遂收了手袖,微笑着向着任姝点头示意。

任姝小心翼翼地看了蔡琰面前桌案上的焦尾,然后颇为羡慕地道:“蔡大家的音色真好,这焦尾琴也着实不负盛名,适才一曲《凤求凰》让人如饮甘泉,身心舒畅,如此绝妙之音,非蔡大家而不能奏。”

刘琦转头看向任姝,微笑着道:“任姑娘身为宫中的貂蝉官,不但对冠羽帽服知道颇有研习,一听曲目就知道是《凤求凰》了?”

任姝闻言先是一愣,急忙改口道:“妾身昔日在宫中,曾听过此曲目,因颇觉美妙,故相询于采人,因而知之。”

“是么?”刘琦无所谓地道:“宫中居然有人喜好此道?不知是当今陛下,还是董卓?”

任姝闭嘴不言了。

天子今年才刚刚十二,到达长安的时候也就是九岁,再加上被董卓挟持,如何会愿意听这些?

至于董卓……玩女人他拿手,玩琴曲……恐非其所长。

但刘琦并没有多说,他只是笑看着任姝道:“任姑娘,刘某今日找你,乃是想告知你一声,盖因你前番在长安立下功勋,又照顾大王,于我刘氏有恩,刘某细思再三,必须对你予以赏赐,以为褒奖,如此方可安天下众,也可慰祭大王的在天之灵。”

任姝的表情并无多大起伏变化,她似乎早就知道刘琦会赏赐她。

“妾身谢使君大恩,使君赏赐,妾身皆愿领之。”

“好,既如此,稍后我便派人将聘书送于你,今晚你便可来我房中,从此为我山阳刘氏族中妾妇。”

凉亭之外,半场无声。

任氏诧然看向刘琦,眼眸中都是惊诧之色。

蔡琰则是在一旁轻笑道:“任妹妹,恭喜你了。”

任氏愣了好一会之后,方开口道:“刘使君莫不是在取笑妾身?”

“刘某人从不取笑旁人,特别还是我宗室的恩人……聘书已经备好了,今晚你便是我的妾。”

第五百零七章 夜深深

对于刘琦这样的上位者来说,若是纳蔡觅这样大族之女,亦或是纳蔡琰这样的名士之后,或许需要费些周折。

但对于任氏这种身份上跟他天差地别的女子而言,说实话,刘琦若是要纳她,根本都不需要征求她的意见。

身份等级相差地太多了,纳她其实等于给她面子。

但毕竟刘琦为了今天这件事,提前给任氏在名义上做了宣传,而任氏的名声扬出去之后,刘琦纳了她,便也可以让自己的名声达到一个新的台阶。

有基于此,刘琦还是有必要亲自跟任氏说一声的。

任氏有些犹豫不定的看着刘琦,道:“妾身容貌甚丑陋,难道使君不嫌弃么?”

刘琦心中暗道……你容貌丑陋个鸟,少跟我装。

刘琦轻咳了一声,道:“貌丑又如何?你在长安有功,又送终了阿翁,甚是有义!似你这等忠贞又懂大义的女子,若能入我山阳刘氏之门,也是我山阳刘氏之福,我此举虽有奖赏你的意思,但同时也算是为我山阳刘氏寻了一个贤妇吧。”

说罢,刘琦看向蔡琰,笑道:“昭姬,你说我说的对吧?”

蔡琰事先与刘琦通过气,自然是响应他的。

“使君之言在理,似任妹妹这等贤女子,不可让与他人。”

话虽然是这么说,但蔡琰心中其实还是有些打鼓的。

虽然她也认可刘琦纳妾,不在意外貌而重视品行,但这位任姝妹妹的样貌也着实是太寒碜了些。

这样的女子娶回去,对于位高权重的刘琦而言,日后会不会成为负担呢?

刘琦当真会对她好么?

现在是感恩与赏赐,故刘琦纳了她,但过了几年之后,当任姝的这份功绩和刘琦对她的感激淡漠了之后呢?

她现在年纪轻轻就这般容貌,若是若干年之后,等她年纪再大些,岂不更难入目?

到时候刘琦不要她了怎么办?

虽然有这份担忧,但对于蔡琰而言,眼下也并无解决的方法。

她伸手招呼过来两名侍女,道:“待任妹妹去梳妆打扮一下,待稍晚些拿到聘书之后,便可、便可……”

说到这,蔡琰的脸突然一阵羞红,有点说不出话来了。

“便可圆房了。”刘琦毫不掩饰的说了出来,脸上没有任何的羞意。

不要脸习惯了。

任姝意味复杂地瞅了刘琦一眼,轻轻俯身,谢过刘琦的赏赐,然后便和蔡琰所指的两名侍女一同下去了。

任姝走后,蔡琰颇有些担心地看向刘琦。

“伯瑜,你今夜当真要与她圆房?”

刘琦很是随意地耸了耸肩膀,道:“那是自然的,既然聘书已置,那她就算是我的妾了,这房自然是要圆的,至于仪式,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不用那般讲究,一切从简吧。”

蔡琰心下暗叹。

那个任姝……自己一个女人若是与她同床,多少都会嫌弃她有些寒碜,伯瑜居然是来者不拒。

也不知道该说是任氏的幸,还是不幸。

……

虽然没有什么正规的仪式,但毕竟也是新添一妇,对刘琦而言,也不是一件小事。

任姝那边自然是有侍女为她梳妆打扮,而刘琦这边,也是将他卧室中的床褥都换成了红的,门口和房梁上都挂上了红绸,院落中的石灯系红扎,尽显一副大喜之气。

而刘琦也是换上了一副红袍罩服,在新房外等待着和他那位新的妾室圆房。

而此刻,刘琦则是坐在院落中,听着荀攸的汇报。

“任氏之贤,旁的地方且不说,但眼下在军中经过传颂,确实颇响,但她样貌丑陋之事,在军中亦有相传,听闻使君不重容貌只重品行而纳妾,南郑城中已经传开,不论达官贵人,还是黔首走卒,皆对使君之行大为称赞,言使君乃是难得的贤君……毕竟,自古以来,便有商纣王因妲己灭国而周幽王因褒姒灭国之鉴,使君不重美色而重贤,在很多人眼中,就是大有作为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