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29章

作者:臊眉耷目

太史慈转身离去,少时便见他带人押解着祖郎来到刘琦的面前。

祖郎人高马大,颇有雄姿,据说此人乃是丹阳郡山越中少有的能人,

历史上,据说此人曾让孙策栽过两次跟头,着实不能小觑。

刘琦见了祖郎,站起身道:“尔可愿降?”

祖郎身为一方豪强,携裹附户入山为贼,也不过是为了图存而已,试问一个由豪强转行干山贼的人又会有什么高节风骨?又会有什么争雄天下之志?

说白了,类似于祖郎这样的人,其目地不过是想活的舒服一点……当一个为祸一方,欺压良善,有人供养,积攒产业一代传一代,天天有人伺候着的地头蛇型。

山越的宗帅,大部分都是这种人,而且他们也确实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进。

有这种梦想的人,一般都不是硬骨头。

“祖某愿降!”祖郎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喊出了这四个字。

刘琦对祖郎的态度很满意,吩咐道:“松绑。”

侍卫随即上前替祖郎解开绳索。

祖郎站在刘琦面前,来回打量着守护在刘琦身边的人,目光陡然与黄忠犀利的眼神相对,不由浑身一寒。

他对刘琦拱手言道:“郎谢府君不杀之恩。”

刘琦的脸色不见喜怒,道:“听闻祖大帅是丹阳郡内势力最大,威望最响的一名宗帅?”

祖郎听刘琦这么说话,惊得一哆嗦,忙道:“不敢,不敢,此乃旁人讹传之言,不足以信。”

“祖大帅无需谦虚,刘某并没有想因此刁难你的意思,只是想安排大帅替我做些事而已。”

祖郎忙不送跌地道:“祖某既已降刘府君,那刘府君便是祖某之主,主上有命,郎焉敢不从?请府君吩咐。”

刘琦站起身,用手锤了锤发酸的胳膊。

就喜欢这种识时务者。

“刘某听闻这丹阳郡境内的山越,至少是有数十股,且各不统属,是吧?”

“正是。”

“那此番尔等攻打宛陵,这数十股的势力,是否尽皆出山了呢?”

祖郎不敢隐瞒,实打实的奏道:“此番出山的各宗部,总计二十七部,可谓是一大半都出了山脉。”

“二十七部?”刘琦闻言,微微眯起了眼睛:“不对啊,这人数好像对不上啊,算上你,再加上适才被我军邢司马斩杀的费栈,还有另外两名来请功的曲军侯,现在总计算来,才五名宗帅,就算是有一些宗帅被陶谦擒拿了,那这人数也未免太少了些吧。”

祖郎长叹一声,心中暗道这位刘府君年纪轻轻,但心思着实是缜密的紧,想要瞒他似有些难。

他对刘琦道:“不敢欺瞒府君,这露头的宗帅人数确实很少……但那不是还有没露头的么。”

果然如此。

刘琦眯起眼睛,问道:“谁是没露头的?”

祖郎回道:“大部分不知所踪的宗帅,眼下都是藏匿于俘虏之中,乔装改扮成了普通军卒……不光是各部的宗帅,还有宗帅们手下的副帅、曲督也大多以此方式藏匿于众俘虏中。”

刘琦恍然地点点头,道:“这么多有职位有衔儿的,估计没有几十,也有上百了吧……这些人你都认得?”

祖郎道:“属下不全认得,但大部分都有过照面……”

刘琦遂吩咐道:“汉升,子义。”

“在!”

黄忠和太史慈同时应声。

“带俘虏安排正顿好之后,你们就带着祖帅前往各屯,请他在俘虏中指认那些山越宗帅,既然都已经归降我军,那如何还躲在军中与普通士卒为伍?显得刘某人毫无待客之道。”

“诺!”

刘琦转头看向祖郎,道:“祖大帅,来日还请你到各屯营挨个指认,你可切莫藏私,务必要让刘某看到你归降的诚意才是。”

刘琦言语中的威胁之意,祖郎自然是能听的出来,他此刻性命完全在对方手中,自然是不敢怠慢。

“府君放心,祖某一定尽心,绝不袒护。”

刘琦道:“此事若成,我便提携你的军职,让你随军听用,日后若有功成,分敕土地,享朝廷秩俸,成官宦之家,岂不胜过你在山中为叛贼?”

“是、是!府君厚恩,郎必然以死相报!”

“下去休息吧。”

祖郎千恩万谢,然后便在士卒的带领下去休息了。

祖郎走后,太史慈方走上前,道:“府君,让祖郎去指认那些藏匿于俘虏中的宗帅、副帅、曲督是何用意?末吏不甚了然。”

刘琦一边揉着酸疼的肩膀,一边道:“这是子扬先生适才为我所出的主意,只是未得其人,今祖郎归降,正中下怀……君有何不明,问子扬吧。”

太史慈遂又看向刘晔:“还请子扬先生指点。”

刘晔道:“黄校尉和太史司马,稍后带祖郎去各部指认各部宗帅和副帅,然后在这些指认的人中,收拢一部分,杀一部分,再用收拢的那些人继续指认其余山越高中的高身份者,肯配合的,黄校尉和太史司马可许以重利,并告知山越各部,让他们口口相传,不愿指认的……可杀。”

山越本是以宗族、乡里为纽带的势力集团,单单将他们错杂关押屯扎只是预防他们反叛,属于治标却不治本。

且刘琦刚刚纳降于这些山越,又没办法得知山越诸部之间平日里是否有良好的关系往来。

山越部族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同属一个镇中的各村之间的关系,就算是互不统属,但日常之间一定会有往来接洽,各部虽没有统一指挥,但是总会有特殊的关系在勾连着他们,不然他们也没办法做到这么多的部族一起出山来宛陵打劫。

而刘晔所献的彼此指认之法,则可以从根基上摧毁山越宗帅与普通士卒以及各部与各部之间的信任关系。

这导火索,便是祖郎。

祖郎身为丹阳山越中最有威望的宗帅,由黄忠和太史慈带领着他去各指认藏在山越军中的宗帅,然后在这些被指认的宗帅和副宗帅中杀掉一部分,留下一部分听话的让他们继续去指认。

然后再将这些互相指认的山越首脑大加敕封,并把消息散布于山越军中,试问这些在关键时刻为了自己的前途与命运的山越首脑,现在之所作所为,又如何能得到山越之兵的信任?

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山越要想作乱则必须有人组织带头,而在刘晔所设的这种类似举报得赏,不告连坐的政策下,这些山越首脑又如何去得到那些山越军的信任?大家不过是互相卖,互相提防而已。

届时,山越军各部与各部,宗帅与兵卒之间,剩下的只有猜忌和怀疑。

这相当于把山越兵底层和上层给完全剥离开,还把上层首脑之间相互的信任完全摧毁了。

试问一群各不统属的兵将,人皆不信,各怀心思,彼此猜疑的乌合之众,纵然是想反,又拿什么反?

刘琦这个方法,在不知不觉间,似乎是又替刘琦打开了一条思路的大门。

他仿佛在依稀间想起了一个关键词,这个词现在或许没什么用,但在将来或许会对他大有裨益也说不定。

刘琦记得,后世好像有个词,叫风闻言事。

第二百八十七章 董卓的梦想

按照祖郎的说法,山越的宗帅,副帅以及各部中的高阶层人物,混在普通兵卒中的应有不下百人,三百比一的概率,只要祖郎能在这里面指认出一两个,就算是打开了僵局,然后便可以呈病毒性的指认扩散。

将山越各自安屯后,刘琦采用了刘晔所谏的策略,先只是少量的予以山越各部粮食,保证他们饿不死,以求暂时的安稳。

期间,陶谦和吴景分别派人来向刘琦请求,意图整合三家所得的山越之众,求个均分,但却被刘琦严厉的拒绝了。

由于大战前刘琦制定了周密的迫降战术,再加上祖郎和费栈等山越大部选择了率众强攻刘琦军阵(这是随机的,看运气),使得荆州一方所受降的山越之众远远超出陶谦和吴景……当然,荆州一方所受到的压力也是最大的。

陶谦俘虏的山越可能还不及刘琦的四分之一,而吴景更惨,因为其手下兵士不够的原因,被其俘虏的山越之众仅有两千余人。

似这般,他们自然是眼馋刘琦所获之兵壮。

但刘琦不会给他们机会。

自己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得来的兵源,为什么要跟你们均分?

管你什么名士、豪强……要脸不要?

对于陶谦和吴景的请求,刘琦根本连理都不理,他直接派人收拾兵马,转兵回返了庐江郡。

现在的他意气风发,根本无需在乎陶谦和吴景的感受。

这两小只,一个是后方有危机、被徐州各家国相逼的狗急跳墙的垂垂老朽。

一个是手中兵马不甚多,刚刚才在丹阳郡站住脚的孙坚附庸。

他们现在谁都没有资格跟自己谈条件,靠边站吧!

刘琦的兵马返回了庐江郡边境后,先派刘晔前往舒县,将自己即将入境的消息告知陆康,请陆康能否放行。

毕竟他去的时候是两万余人,而回来的时候,手下兵士则是六万之数。

这当中有原本南蛮营的兵马,有刘繇的数千败军,更有三万三千的山越之众。

如此大规模的入境,特别其是还有山越的俘虏,刘琦自然是要小心的与陆康沟通。

陆康先前与刘琦曾经有过协议,此时必然不能阻止刘琦入境,但若是让刘琦协众安扎在舒县附近,对陆康而言风险也未免太高。

虽然有淮汝名士刘晔亲自去说,但陆康在权衡考虑之后,还是请刘琦屯兵于境内的天柱山附近,不让他靠近舒城。

天柱山附近不临大县,一旦山越有了变乱,陆康也能及时调度各县兵将予以防备,将损失降到最低。

庐江郡署的官吏们,此刻都等着看刘琦的笑话。

在他们眼中,这么多的山越,一定会惹出事端。

不反刘琦一下,于理不合。

但刘琦确实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刘琦率兵到了天柱山,接受了己方从江夏郡运来的粮秣,开始着手整顿山越各营。

先是黄忠和太史慈带着祖郎在山越军中指认那些宗帅,而被指认的一部分宗帅中,有一部分愿意归顺的,刘琦照单全收统统收于麾下,并让他们继续指认,而其余的负隅顽抗的则是一概斩首示众。

带头指认的祖郎,被刘琦任命为一个挂名的曲军侯,并予以粮秣锦缎为重赏,并派人通报给了山越诸部。

降服的皆有所赏,用实际的利益直接去砸山越意志。

一时之间,山越诸营中,为了军功官职,往来彼此互相指认成风,甚至还有山越之兵为了谋粮,主动向荆州军去指认,上下不调,彼此不信,互相忌惮,向心力全无。

同时,刘琦还在山越各中下令,在普通的士卒中着选精干之士回返丹阳郡山脉,说服诸山越的老幼家眷出山,往荆楚迁移而居,荆楚当分之以田,馈之以耕,拨于粮种,造以户册,重置为民。

一开始,刘琦的要求在山越中并无人响应。

但刘琦也不着急,只是按时派人前往山越各营进行公示,因为他知道早晚都会有人响应的。

如今山越的青壮大多被俘,剩下的家眷和老弱躲在山中,仅靠农耕何以维持生计?而且一家人两地分离,皆彼此相思,这对于山越来说,早晚都是问题。

有问题,就必须要解决,只是早晚而已。

眼下这个问题,解决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是山越们造刘琦的反跑回去,二是他们按照刘琦要求办。

造反……是需要领头人和彼此之间有信任感才能办成的,

推荐阅读!